
前言
台灣在十幾年前由於環境衛生差,每個孩子的肚子裡大都有寄生蟲的存在,所以吃驅蟲藥是有其必要的。在當時蛔蟲、鉤蟲等寄生蟲都非常常見,這些腸內寄生蟲病造成很多孩子的肚子變很大,而手腳卻是瘦弱營養不良的樣子。在隨著經濟的發達,下水道的興建以及國人衛生習慣的改變、藥物治療的普及等因素,讓許多腸內寄生蟲傳染途徑中斷,讓感染率大幅的降低,但是蟯蟲的感染在學童中仍然相當的普遍。
蟯蟲感染
蟯蟲在古時候叫做寸白蟲,俗稱糞口蟲,蟯蟲為長約0.2~0.8公分〈約一公分〉的白色小蟲,成熟雄蟲體長約1~4毫米,雌蟲體長約8~13毫米,寄生在人體的小腸下部、大腸上部及直腸中,靠消化道裡的營養物及血液來生存。雄蟲在交配完後就會死亡,雌性成蟲會在夜晚睡覺時爬到肛門口,受到空氣刺激造成蟲體收縮而排卵,一次可產下1~2萬枚,蟲卵可自然存活2~3個星期,但蟲卵由口腔進入人體後,會在胃部及十二指腸內孵化,慢慢移動至小腸,直到在大腸內發育為成蟲需要30~45天左右。
蟯蟲感染症狀
-
肛門會癢及發炎。
-
晚上在孩子的肛門四周亦可能看到小蟲。
-
在糞便中偶爾可見到白色線狀的小蟲。
-
有時蟲體太多會造成輕微的腹部疼痛。
-
感到精神不佳、緊張過度。
-
導致食慾不振、消化不良。
-
少數孩子會有夜尿床、磨牙、噁心嘔吐、咬指甲、脾氣不好等症狀。
-
雌蟲偶爾會誤入陰道,引起陰道炎,造成陰道口分泌物增加,類似白帶的現象。
-
誤入子宮、輸卵管可能會引起不孕症及輸卵管阻塞。
預防方法
-
個人方面:
-
養成飯前便後隨時洗手的習慣,有其是手指夾與指縫中間的清洗,避免用髒的手來抓東西吃。
-
幼兒盡量不要在不乾淨的地上遊玩。
-
經常修剪指甲、不要吸允或咬手指頭或手指甲。
-
洗澡時淋浴比盆浴好,因為蟲卵可沾黏於浴盆內成為傳染源。
-
肛門要擦拭乾淨,不要用手抓肛門。
-
家庭方面:
-
衣物及小孩玩具需要勤加洗滌,最好以熱開水燙洗或浸泡於肥皂水1天,並在陽光下曝曬4小時以上。
-
上完廁所後隨即清洗便桶座板,避免再次傳染蟯蟲。
-
以濕拖把代替掃帚,以濕巾代替毛撢清潔地板及桌椅,或者在清掃時戴上口罩,以免蟯蟲軟隨塵土飛揚,引起經口鼻傳染。
-
避免使用地毯。
-
摺疊棉被不要過於用力。
-
食物餵食用完畢,需加蓋子或存放於冰箱或廚子裡。
-
不要吃生食,多吃含纖維的蔬菜、水果。
-
小孩不要穿著開襠褲或寬鬆的褲子,最好改穿緊身的棉內褲。
-
小孩最好單獨睡一張床。
-
學童早晨起床應由家長幫忙晨間洗滌,使肛門周圍蟲卵清除,可避免自家傳染。
肛門貼紙是檢查蟯蟲最好的方法
〈此方法簡單,檢測出來的準確度又高,所以建議幼稚園或是小學的孩子做此檢查。〉
-
檢查當天早上起床上大號之前將檢查紙背面的玻璃紙拿掉,將有粘性的部份 直接在肛門口稍用力壓貼五、六下採卵,並延須線對折放進白色小信封袋裡。
-
蟯蟲檢查經衛生局檢驗結果為陽性反應,學校依衛生局核發蟯蟲Mebendazole(每鞭達挫)或Tunchow(頓蟲錠)給予服藥治療,隔兩週候後再複檢,若複檢結果扔為陽性,則需再次服藥。
治療方法
-
全家人同時接受治療,隔二星期後再治療一次,才能徹底消滅蟯蟲。
-
在治療的同時,被單、內衣褲要一起消毒及熱水洗淨,最好利用強大的日光晒過,以免治療好了之後,又再被感染。
-
在睡前吃藥後,至隔天早上全家人需洗熱水澡,將留在肛門口及身上的蟲卵洗掉。
-
藥物治療:
-
最常使用的藥物Mebendazole使用方法:每錠100mg,一次口服一片,任何年齡層藥劑都相同。開始的第一天先口服一錠〈可在一天內的任何時間服用〉,在二至三週後再服一錠。
-
因Mebendazole只能殺死成蟲而無法殺死蟲卵,二至三週後蟲卵會孵化成蟲體,所以必須在服藥一次。
-
副作用:藥效佳,少數人服用過後會有輕微腹瀉,但幾乎是無副作用。
-
禁忌:禁使用於孕婦及授乳婦女,要使用於二歲以下幼童,安全上有待評估。
【資料來源: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衛教健康分享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