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高血壓
兒童高血壓不若成人常見,容易被忽略,盛行率約1~3%,常見的成因也與成人不同。高血壓可以沒有症狀,也可能有很多不具有特異性的症狀,包括頭暈、頭痛、視力模糊、厭食嘔吐等,嚴重時可能造成癲癇發作、腎衰竭、高血壓腦病變及心血管問題。大部份是在常規的身體檢查時發現,或是在檢查其他疾病時意外發現的。 兒童的正常血壓值與成人不同,且隨著年齡增長血壓正常值才會慢慢趨近成人數值,根據國內的統計研究(表一),兩歲以下血壓平均值為95/55 mmHg,3~6 歲為 100/65 mmHg,7~10 歲為105/70mmHg,11~15 歲為115/70 mmHg。大於正常值範圍的第90~95 個百分位定義或>120/80mmHg為高血壓前期(prehypertension),而大於第95 個百分位(或高於平均值兩個標準差)則定義為高血壓。
平均值 Mean(mmHg) | 平均值+兩個標準差(Mean+2SD)(mmHg) | |||
年齡(Age) | 收縮壓(Systolic) | 舒張壓(Diastolic) | 收縮壓(Systolic) | 舒張壓(Diastolic) |
0~2 | 95 | 55 | 110 | 65 |
3~6 | 100 | 65 | 120 | 70 |
7~10 | 105 | 70 | 130 | 75 |
11~15 | 115 | 70 | 140 | 80 |
摘錄自1999 年兒科醫學會雜誌
高血壓分為原發性及續發性,原發性高血壓又稱為本態性高血壓(Primary or Essential Hypertension )通常是找不到原因的,在成人的高血壓中約佔25%,但在兒童10 歲以下本態性高血壓不常見;一直要到12~18 歲才會慢慢出現而逐漸趨近成人的情形。 但是兒童時期高血壓大部份是續發性高血壓(Secondary Hypertension)也就是說是找的到原發原因的(underlying disease)。根據國內的研究,兒童續發性高血壓的原因(圖一)有61.8% 是腎實質病變引起的,21.3% 是血管疾病,5.1% 是腎血管性高血壓,5.9% 是腫瘤造成的;若再細分為不同年齡,則5 歲以下以先天性主動脈弓狹窄為主,5~10 歲以腎炎、腎病症侯群為主,10 歲以上除腎炎外,還有腎血管性高血壓、腎衰竭及內分泌疾病。
要成功的治療高血壓,除以降血壓藥物之外,還要找出潛在的原因加以矯正治療,才能有效預防長期併發症。 根據研究,高血壓是慢性腎病的危險因子及加重因子,不管是任何原因的高血壓都會造成腎臟負擔,造成慢性腎損傷也會加重原有的腎病,因此在腎臟病的防治上,血壓的監測及控制是很重要的。另外,越來越多的胖孩子也都是高血壓及慢性腎病的危險群,他們容易合併代謝症候群,長期而言不只是腎病,心血管疾病及腦血管疾病的風險都增加!在身體檢查上,有一些警訊及線索可以幫助我們察覺高血壓及診斷造成高血壓原因,例如:
【撰文/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 兒童急診暨兒童腎臟科 李佳盈醫師】
資料來源 : 兒童醫院院訊
Copyright © 2025 中亞健康網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