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菌鬧春要小心

兒童春天常見疾病的疫苗接種及預防須知

脫下厚重冬衣,換上色彩瑰麗的春裝,心就像兒童醫療大樓對面公園灑在草地上的陽光一樣暖和。我一邊走,一邊輕輕哼唱著童謠「春神來了」,在「春神來了怎知道?梅花黃鶯報到,梅花開頭先含笑,黃鶯接著唱新調,歡迎春神試身手,來把世界改造」的歌詞中,透露出春天的盎然生機。

但是,走進兒童醫療大樓門廳,看向左側的兒科門診,只見被父母抱在懷中的嬰兒和大大小小的孩子,以及個子比家長還高的青少年,擠滿了候診區,或站或坐的等著就醫。原來春天天氣多變,正是細菌、病毒活躍的季節,抵抗力較差者若在家中、托兒所、幼稚園或學校教室的侷限空間裡,與已經感染的同伴親密接觸,很容易就跟著發病。這時可千萬要小心啊!

哪些疾病常在春天來勢洶洶?

  • 肺炎鏈球菌感染

主要流行季節為冬季至春季。散播方式是被患者咳嗽、打噴嚏時的口鼻飛沫或接觸被其汙染的物品而得到,病患多半是5歲以下的嬰幼兒。根據統計,台灣15歲以下兒童的肺炎鏈球菌帶菌率約20%,平時藏在鼻腔中,當發生感冒等呼吸道感染,病菌便可能侵入呼吸道或血液,症狀包括發燒、耳痛、聽力障礙,甚至有引發敗血症、肺炎及腦膜炎之虞,若感染到身體其他部位,還可能引發蜂窩性組織炎、骨髓炎、關節炎等。萬一罹患腦膜炎,有時會產生痙攣、癲癇、智障、聽障等後遺症。

疫苗接種可以有效預防感染肺炎鏈球菌。疫苗分成兩種,一種是用細菌多醣莢膜製成的23價疫苗,適用於兩歲以上兒童(兩歲以下無效)及成人;另一種13價疫苗是結合型疫苗,對人類有致病力的13種肺炎鏈球菌(1、3、4、5、6A、6B、7F、9V、14、18C、19A、19F及23F)有免疫力。施打方式為肌肉注射。

衛生福利部於今年1月1日起,為出生滿1歲以上的幼兒免費接種,只要是未完成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或是尚未接種13價疫苗的幼兒(未滿6歲),家長只要攜帶兒童健康手冊及健保IC卡,帶孩子到各地衛生所或衛生單位指定的合約醫院診所即可施打。

根據我國2010年侵襲肺炎鏈球菌疾病的通報統計資料來看,13價疫苗對5歲以下兒童的涵蓋率為93.4%,建議幼兒於2、4、6個月大,及12-15個月大時,各施打1劑(共4劑)。出生時體重低於1500公克的早產兒在實足年齡6-8週之間,即可施打疫苗。施打疫苗可以產生保護力且時間可能達6年以上,能預防併發中耳炎及鼻竇炎等呼吸道感染,減少就醫次數及抗生素的使用,也可以降低幼兒家人感染肺炎鏈球菌的機率。有統計數據指出,其預防因感染導致嚴重的腦膜炎、菌血症、肺炎等的效果,達90%以上。

少數人在接種後可能發生注射部位疼痛、紅腫的反應,一般於接種2天內會消失。發燒、倦怠等嚴重副作用極少發生,接種後如有持續發燒或嚴重過敏反應(如:呼吸困難、氣喘、昏眩、心跳加速)等不適症狀,應儘速就醫。

肺炎鏈球菌疫苗可與其他小兒常規疫苗(包括麻疹、水痘、六合一疫苗等)或流感疫苗同時接種,同時接種不會影響疫苗的效力及安全性,但需接種於不同部位。

  • 腸病毒感染

臺灣在3-11月都有腸病毒感染病例,而5-7月為高峰期。主要症狀是手足口病與疱疹性咽唊炎,因此若發燒幼童合併喉嚨痛、厭食、流口水等現象,可再請醫生檢查喉嚨及四肢、膝蓋、屁股有無長水泡。

十多年來,臺灣最流行的腸病毒型別為腸病毒71型、克沙奇病毒A16、A4、B3、B4及A10等。傳染途徑為糞口傳染,病毒傳染力可持續8週,即使病人已痊癒,還是可能傳染他人,故應避免接觸患者、勤洗手及戴口罩,以降低感染機率。萬一感染了且為重症,有可能併發腦炎、類小兒麻痺症候群、腦幹炎、心肺衰竭、心肌炎、敗血症等,不可不慎。

迄今並無有效的抗病毒藥物可用,醫師通常只能採取支持性療法。在確定罹患重症的初期使用免疫球蛋白,可能有助於改善預後,建議劑量為每公斤體重使用1公克。

  • 輪狀病毒感染

臺灣全年都有輪狀病毒感染病例,但以冬天及早春的病例最多。根據統計,每個孩子在5歲之前,至少會得到1次輪狀病毒感染,小腸細胞為主要感染部位,典型症狀包括嘔吐、發燒和不含血絲的水性腹瀉。

對於輪狀病毒腸胃炎的治療,主要是預防脫水及維持充足的營養。預防及治療脫水的方法是使用口服電解質補充液,一般的運動飲料與米湯也稍微有些幫助,但不宜喝汽水及果汁。如果嚴重脫水且不能進食,需要藉由靜脈注射來補充水分與電解質。還在吃母奶的孩子,因為母奶有抗體、酵素與蛋白,可以減輕腹瀉的嚴重度;餵食配方奶的嬰兒,家長可以適當的調整配方奶濃度。有些研究顯示口服益生菌或許可以縮短病程。

衛生福利部目前已核准的減毒疫苗有輪達停五價輪狀病毒疫苗(G1、G2、G3、G4,以及含有P1A〔8〕的G血清型,如G9),可用於出生6週至6個月大或8個月大的嬰幼兒,每隔2個月1劑,共3劑。另一種羅特律輪狀病毒疫苗口服懸液劑(G1與非G1血清型,如G2、G3、G4和G9),核准用於嬰兒出生滿6週後至24週內,共2劑,每劑至少間隔2個月。

臺灣幼兒感染輪狀病毒的年齡層有延後至2-5歲的趨勢,即使是4歲的幼兒服用此二種輪狀病毒疫苗,仍然有不錯的效果,但是藥品仿單上目前對於8個月大以上的幼兒仍無可使用的研究建議。

  • 水痘病毒感染

水痘亦為春季好發的疾病,可藉由咳嗽飛沫及接觸傳染,在團體中只要有一個人感染就會快速散播開來。水痘病毒潛伏期長達3週,但在疹子長出前2天就已經具有傳染力。幼兒感染通常只是皮膚出疹及輕微發燒,大約2週即可痊癒,為了減輕水痘的癢感,可以在局部塗抹諸如calamine類的乳液,或是給與口服抗組織類的藥物。為了避免搔抓引起皮膚的繼發性細菌感染,患者應保持手部清潔並修剪指甲,以及經常沐浴、更換衣服等。

治療水痘病毒的常用藥物acyclovir,針對高危險群幼兒 (罹患下列六大類疾病之5歲以下幼童 (1)脾臟功能缺損 (2)先天或後天免疫功能不全 (3)人工耳植入者 (4)慢性疾病〔慢性腎病變、先天發紺性心臟病〕 (5)腦脊髓液滲漏 (6)接受免疫抑制劑或放射治療的惡性腫瘤及器官移植者)都是用藥對象,當出現水痘皮疹就要連續治療7天。免疫力正常的病兒,若只是出現皮疹,通常可以不用給藥,不過對於預期症狀會比較嚴重的病兒,如年齡在12歲以上或家裡還有其他孩子已發疹,須在24小時內給藥,每天4次,連續5天,即可減輕水痘感染症狀,包括減少發燒及發疹的天數與嚴重度。其他藥物有Valaciclovir,使用於帶狀疱疹、復發性生殖器疱疹的預防及治療;famciclovir尚未核可用於兒科患者。

衛生福利部現已提供幼兒在滿1歲後施打水痘疫苗(活性減毒疫苗,皮下注射),免疫期長達10年以上。萬一孩子感染了水痘,應留在家中隔離,直到所有皮疹都結痂乾燥才沒有傳染性。

  • 過敏

春天早晚溫差大,氣溫忽高忽低,加上花粉多,鼻子過敏的孩子常會在清晨打噴嚏、鼻塞、流鼻水與鼻子搔癢,睡覺時會打呼或張口呼吸,或因鼻水倒流到喉嚨,因而頻頻清喉嚨和咳嗽。要預防過敏性鼻炎,應避免接觸容易引起過敏的家塵、蟎、花粉、蟑螂、黴菌等,以減緩症狀的發生。戴口罩及少喝冷飲,亦可預防過敏。

此外,異位性皮膚炎也經常困擾6歲以下的兒童,病兒皮膚患處及眼睛、口鼻四周和雙頰,常見搔癢紅斑和抓痕,學齡兒童的好發部位則以肘窩、膝窩及手部居多。異位性皮膚炎多與食物和接觸有關,平日要避免讓清潔劑或肥皂等刺激物在體表殘留,穿寬鬆透氣的衣服,塗擦油質或乳霜保濕,嚴重部位需要塗抹類固醇藥膏。所幸患者在6歲以後,症狀多會慢慢減輕,到了青春期,75%會自然痊癒。

一年之計在於春,是勉勵人們要及早規畫工作與好好學習,但此話亦可用於對健康的維護。春天一來,家長若能對於兒童在此時常見的疾病,採取有效照護,將有助於讓孩子健康快樂的長大。

【撰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藥劑部 姚淑惠藥師】


Copyright © 2024 中亞健康網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