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頸抹片大小事 切除子宮要做抹片?!


現代男女交往思想開放,性行為發生年齡層逐漸下降。根據全球41個國家「初次性行為年齡」調查,台灣平均為18.9歲(排名倒數第5)!很可能是女性罹患子宮癌的風險趨於年輕化的原因。子宮頸抹片檢查是預防子宮頸癌的第一道防線,然而,一旦接受子宮切除手術,到底還需要做抹片嗎?衛福部國健署表示,仍需依醫囑接受後續檢查治療。

 

子宮頸癌主要是由人類乳突病毒HPV引起,潛伏期長達數年到數十年,好發於40至50歲女性。國健署指出,有些婦女因良性疾病或其他原因,經醫師臨床專業判斷切除子宮或切除子宮及子宮頸,切除後不代表鄰近器官或組織不會產生病變,如因子宮頸癌癌前病變而切除子宮者,有陰道復發之可能,雖原發之陰道癌不是很多,但切除子宮及子宮頸並無法預防陰道癌之發生。

上述名詞包含的疾病:

  • 良性疾病:例如子宮肌瘤
  • 其他原因:例如子宮頸病變、子宮內膜病變
  • 子宮鄰近器官或組織:例如卵巢、輸卵管、子宮、陰道

 

台灣疫苗推動協會理事長李秉穎提醒,女性終其一生,約有8成的機率感染HPV病毒,透過施打子宮頸癌疫苗,有相當好的預防效果,對於「未有過性行為」和「尚未受到HPV病毒感染」的女性,其預防效果最好。該類疫苗可施打於9到26歲女性,建議最適合接種年齡為12至14歲,較能防範於未然。

 

子宮切除之婦女接受抹片檢查,國健署說明如下

 

1.婦女若進行子宮切除但子宮頸仍有保留,手術後仍須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

2.若進行子宮(包含子宮頸)切除,則依醫囑接受後續檢查治療。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微創內視鏡科主任張穎宜醫師,在此解答「子宮頸抹片」門診常見問題,如下:

 

抹片怎麼做?

患者採內診的方式,醫師用抹片棒或刷子刮下子宮頸的表面的上皮細胞與子宮頸管裡的細胞,塗抹在玻片上,再用固定液固定之後,交由病理科醫生判讀。

 

子宮頸抹片多久做一次?

基本上,只要在初次性行為之後3年,就必須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即便是已經停經,或很少發生性行為的婦女,也應該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因為人類乳突病毒是潛伏期比較長,而且病變的時間也比較久的病毒,病變的時間可長達5到10年,而其中有80%的感染者1到2年後病毒會自動脫落。

 

在台灣,子宮頸抹片是1年檢查1次,但是美國防癌協會(ACS)建議30歲以上的女性,每3年做1次即可,但須合併人類乳突病毒的檢查一起檢查。不過性伴侶較多的女性,還是應該每年做1次,因為重複或交叉感染,很難判斷病毒的種類,且病變的速度可能很快。

 

抹片異常該怎麼辦?

若接到抹片報告有異常的通知,須依異常的程度接受不同的處置,有些患者需要在3個月後,重新再接受抹片檢查,但有些必須接受陰道鏡或切片檢查,醫師會根據抹片及內診的報告,給予患者適當的處置。

 

(中亞健康網/編輯部整理)

 

資料來源:


Copyright © 2024 中亞健康網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