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得對才好得快 銀髮族常見的用藥問題

台灣自1993年起正式邁入高齡化社會,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數的7.1%,2007年更增加到10.2%,預估未來老化速度將急速增加,到了2028年可能高達22.5%,意即約每5個人中就有1位65歲以上的老人,且此數據仍會以驚人的速度持續增加。

據調查,65歲以上老人有88.7%罹患至少1種慢性病,超過7成患有2種以上疾病,超過3種以上疾病的仍有5成。像是高血壓、白內障、心臟病、胃潰瘍或胃病、關節炎或風濕症、骨質疏鬆、糖尿病等慢性病,都會隨著老化接踵而至,用藥的機率與種類也因而逐年上升。面對與各種藥物為伍的生活,銀髮族有哪些常見的問題?

常有老人因為對於藥物與疾病的相關性不夠了解,不知用藥安全的重要性,導致吃錯藥、自行調整劑量或頻率,甚至擅自停藥。
常有老人因為對於藥物與疾病的相關性不夠了解,不知用藥安全的重要性,導致吃錯藥、自行調整劑量或頻率,甚至擅自停藥。


問題1》老人遵醫囑性不佳

首先,最令人擔憂的是老年人的遵醫囑性通常較差,可能是因為受到身體功能衰退的影響,例如沒聽清楚醫囑又不好意思再問一次、視力退化所以未看或看錯用藥說明、認知功能退化、受教育程度所限而無法閱讀等。

常有老人因為對於藥物與疾病的相關性不夠了解,不知用藥安全的重要性,導致吃錯藥、自行調整劑量或頻率,甚至擅自停藥。還有不少老人可能因為罹患多種慢性病,用藥種類多,給藥時間複雜,有的1天吃1次,有的照三餐吃,又有飯前或飯後服用的分別,難免會忘記吃藥或未在正確時間服用,無法配合遵醫囑的機率隨之增加。


未遵醫囑服藥,可能使得藥物療效不穩定,不能達到治療目標,若醫師在不知情的狀況下,以為是劑量不足之故而加重劑量,還會增加用藥安全的問題。

 

問題2》藥物引起的不良反應

老年人因老化造成生理上的改變,藥物進入體內產生的作用和代謝功能等也會改變,有些可能藥效增強,副作用也可能跟著增加,因此醫師在處方藥物類別時,須注意選擇安全且副作用較小的藥物。據國外資料估計,老年人發生藥物不良反應的比例約為3成,比非老年人的發生率高出許多,程度也比較嚴重。


常見的像是消炎止痛藥造成腸胃刺激、消化性潰瘍;降血壓藥造成低血壓、電解質異常;抗精神病藥引發腦部控制運動系統受到影響,引起肢體顫抖僵硬或不平衡感等症狀;強心藥造成心律不整、心律過緩;支氣管擴張劑造成腸胃不適、心跳加快;抗憂鬱劑造成口乾、便祕、嗜睡、排尿困難、心跳加快、視力模糊等,都曾有人報告過。


在眾多藥物不良反應中特別要強調的是跌倒,跌倒是老人罹病及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發現,65歲以上老年人是跌倒死亡的最高危險群;其次,跌倒者比非跌倒者更需要住院醫治,並且會影響日常活動功能。跌倒事件約占所有病人安全通報案件的1/4至1/3,因此醫院也將預防病人跌倒列入病人安全的主要改善目標。


除了因為肌肉無力、視線不良等健康問題或外在環境因素導致跌倒外,與用藥有關的跌倒事件約占所有跌倒事件的17%。老年人服用藥物的機率及種類較高,所以必須注意所服用的哪些藥物會增加跌倒的風險。這些有引發跌倒風險的藥物如:

  • 鎮靜安眠藥:會造成嗜睡、暈眩、精神混亂、認知受損、運動失調、延緩反應時間。
  • 止痛麻醉藥會有鎮靜作用,造成肌肉鬆弛、血壓降低或可逆性的意識喪失。
  • 降血壓藥易產生低血壓、姿勢性低血壓、減少腦部血流灌注、肌肉無力、暈眩。
  • 利尿劑會增加病人如廁的頻率、低血壓、電解質不平衡。
  • 抗組織胺常見的副作用也是嗜睡,可能影響情緒、速度、注意力、警覺、活動力等。
  • 降血糖藥易產生低血糖症狀和暈眩
  • 散瞳劑會造成視力模糊

以上都是比較容易造成跌倒風險的藥物,若有服用這些藥物,應特別注意。

 

問題3》不適當的用藥

台灣的健保資料庫曾統計,就診老人服用藥物中有將近2成屬不適當處方,意即同類別的藥品中有比較安全,副作用也較少者卻未選用。


舉例來說,常用的止痛藥種類繁多,可以選擇比較不易引起腸胃不適、潰瘍或出血的藥物;緩解鼻塞、流鼻水或過敏的抗組織胺,可選擇較少嗜睡、口乾、便祕等副作用者,如:Cetirizine、Levocetirizine、Loratadine等;降血壓藥首要注意的就是低血壓的副作用,容易產生眩暈導致跌倒,其中以血管收縮素轉化酵素抑制劑(ACEInhibitors)、長效的鈣通道阻斷劑(Calciumchannel blockers)、thiazide類利尿劑等,屬於較好的選擇。另外,該用藥而未用,用藥卻未達療效,也是不適當的處方。


由於藥物種類繁多,加上老年人可能同時罹患多種慢性病,用藥複雜性大大增加,所以醫師選擇用藥時可以利用一些工具來輔助,像是「Beers老年人潛在性不適當用藥規範」,以及其他老人不當用藥篩檢工具來檢視處方,以避免潛藏的不當用藥。

 

問題4》多重用藥

多重用藥的定義未明,有的是以用藥種類超過設定數量為界,有的專家則認為給與比臨床需要的更多且不必要的藥物,即可視為多重用藥。會發生多重用藥的可能原因如下:

  • 老人常合併有多種慢性病,需用多種藥物治療。
  • 受到病人本身就醫習慣的影響,在同一段時間內看了不同的醫師,甚至會自行購買成藥、中藥或健康食品來使用。
  • 因為藥物造成副作用,所以再用另一種藥物來改善等種種原因,使得醫師在不知情的狀況下,開立過多或是治療上沒有必要的藥物。


多重用藥可說是老年人用藥最主要的問題,且與上述常見現象環環相扣,例如使用多種藥物的給藥時間相當複雜,間接影響遵醫囑性;老人用藥發生不良反應的機率原本就比較高,使用的藥物越多,發生不良反應的機率越大,還會增加藥物交互作用的機率。但並不是說用藥越少越好,應多方考慮用藥的安全性與必要性,才能做出最好的安排。


「有病看醫師,問藥找藥師」,請大家看病時別忘了將病情講清楚、說明白,領藥時的藥袋標示則要看清楚、問明白。用藥安全不能只靠醫療人員,也需要一般民眾一同來把關,尤其是老年人更需要我們用心關懷。

 

參考資料:

  1.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 老人健康促進計畫
  2. 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 第二十六卷 第九期,簡介老人用藥準則之工具
  3. 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 第二十四卷 第十期,老人多重用藥
  4. 台灣病人安全通報系統Patient Safety Alert–Drugs and Falls
  5. Pathy'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Geriatric Medicine
  6. 台灣醫學 第7卷第3期 老年人之用藥原則
  7. Potentially Inappropriate Medications in the Elderly: The PRISCUS List Dtsch Arztebl Int. 2010 August; 107(31-32): 543–551 Published online 2010 August doi: 10.3238/ arztebl.2010.0543
  8. 行政院衛生署網站

【撰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藥劑部 翁婕瑜藥師】

資料來源 : 中國醫訊第110期


Copyright © 2024 中亞健康網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