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微波後會產生毒素嗎?
正確使用微波爐的情況下,食物並不會產生毒素或殘留有害的放射性物質。
微波是電磁波的一種,頻率約為2.45 GHz,屬於非游離輻射能,能量較弱。微波是利用食物中含有許多極性分子(例如:水),當微波接觸到食物時,食物中的水會因為電場方向不斷改變而以每秒約25億次的高頻率震動,使得分子和分子間不斷來回碰撞而彼此摩擦,因此產生熱能,使食物內外同時受到加熱,因而縮短烹調時間。
由於微波的能量非常低,釋放的能量僅足夠使極性分子產生旋轉、震動,無法改變其組成,所以微波只會使部分的水分因為熱能而蒸散,而不會造成食物本質的改變,便不會有毒素產生,也不會有放射性物質殘留的問題。
使用微波爐常見的狀況:
食藥署提醒,使用微波爐加熱食品時,要注意食品與容器中不可以有尖薄金屬的存在(錫箔紙也不行),且若使用塑膠容器或保鮮膜時,應注意容器的耐熱溫度,避免塑膠中有害物質溶出。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Copyright © 2025 中亞健康網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