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骨本 天天鈣一下
據內政部統計資料顯示,我國自1993年起邁入高齡化社會以來,65歲以上老人所占比率持續攀升,2013年底已達11.5%。隨著高齡人口增加,骨質疏鬆症也更加普遍,雖然在多數情況下,骨質疏鬆症並不會造成死亡,但患者因而骨折的機率升高,一旦骨折,將大大影響行動及生活自理能力,也間接造成其他健康問題。
骨質疏鬆症的危險族群主要為停經婦女及年長者,停經婦女因女性荷爾蒙分泌減少,對骨質的保護作用降低;鈣質慢慢流失,則為年長者骨質疏鬆的主要原因。
骨質疏鬆的人,沒有任何自覺症狀,往往是在發生脊椎、髖骨或手腕骨折後才發現,但這時已飽嘗苦果。因此,大家從年輕時就應藉由飲食和運動雙管齊下,設法存夠骨本,減少骨質流失,好讓未來的銀髮生涯沒有後顧之憂。
多種營養素,可助骨好壯壯
要儲存骨本,日常飲食須攝取的營養重點如下:
為了維持正常的骨骼,鈣質絕對不能缺。鈣質的來源可分成動物性及植物性兩種。動物性食物如牛奶、優酪乳、優格、起司、吻仔魚、小魚乾,帶骨的魚罐頭、乾蝦米、牡蠣等;植物性食物如黃豆製品(豆腐、豆花、豆乾)、黑芝麻、海帶、紫菜、九層塔、芥藍菜、莧菜、金針及高麗菜干等蔬菜類。
若因乳糖不耐而無法由牛奶來補充鈣質,可改喝優酪乳,無膽固醇的黃豆製品(黃豆、傳統板豆腐、豆乾(黑、黃)、豆乾絲等),也是另一種選擇。
鈣質的吸收率,動物性優於植物性。因為植物性食物多含有植酸及草酸,會影響鈣質的吸收。
鈣質必須透過維生素D的幫忙,才能由腸道吸收進人體。適度曬太陽可增加維生素D的產生。香菇亦含有豐富的維生素D,有助於鈣質吸收。
日常飲食還必須攝取足夠的維生素C,因膠原生成需要維生素C的輔助,而膠原可以維持與促進結合組織間膠原的生成,使骨膠原發揮作用,強化骨骼。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為柑橘類水果、芭樂、奇異果及其他生鮮蔬果。
多喝水,水分可以調節體溫、幫助消化吸收、運送養分、預防及改善便祕。
每100g食物中的鈣質含量
食物類別 |
50mg以下 |
50-100mg |
101-200mg |
201mg以上 |
蔬菜類 |
青花菜、牛蒡、翠玉白菜、包心白菜、榨菜、茼蒿、紫甘藍、蘆薈、苜蓿芽、半天筍、胡蘿蔔、花胡瓜、黃豆芽、山東白菜、龍鬚菜、球莖甘藍、鵝仔白菜、花椰菜、蘿蔔、蛇瓜、萵苣、苦瓜、韭菜花、蓮藕、綠蘆筍、紅蔥頭、金針菜、茄子、蒲瓜、薑、鵝菜心、胡瓜、葫蘆瓜、韭菜黃、玉米筍、蕃茄、竹筍、冬瓜、山藥、筊白筍、荸齊、各式菇類 |
角菜、芥菜、油菜花、甘薯葉、白鳳菜、青蔥、青江菜、魚腥草、空心菜、菠菜、高麗菜芽、芹菜、野苦瓜、雪裡紅、韭菜、甘藍、高麗菜 |
紅莧菜、薄荷、九層塔、皇冠菜、莧菜、綠豆芽、紅鳳菜、川七、小白菜、油菜、芫荽。 |
髮菜、乾昆布、香椿、龍延草、野莧菜、介藍、黑甜菜。 |
豆類及豆製品 |
豌豆、敏豆、百頁豆腐、粉豆、菜豆、皇帝豆、嫩豆腐、豆漿、雞蛋豆腐、豆花 |
花豆、米豆、蠶豆 |
黑豆、黃豆、綠豆、紅豆、杏仁、傳統豆腐 |
小方豆干、日式炸豆皮、干絲、大黑豆干、凍豆腐、小三角油豆腐、 |
堅果類 |
葵瓜子、南瓜子(白瓜子)、栗子、松子 |
花生、白芝麻 |
腰果、開心果、紅土花生、蓮子 |
黑芝麻、黑芝麻粉、芝麻糊 |
蛋類 |
全蛋 |
|
蛋黃 |
|
牛乳及乳製品 |
調味乳、養樂多 |
優格、優酪乳 |
鮮乳 |
奶粉 |
運動很重要,但不能太激烈喔!
除了飲食之外,正確而適當的運動,也能使骨質增加,例如步行、慢跑、騎單車等,都有助於維護骨本。最近有研究報告顯示,運動療法可能繼補充鈣之後,成為預防骨質疏鬆的另一項法寶。所謂運動療法指的是一種負重需氧運動,加上必要的平衡和強度鍛鍊,亦即在運動時需做舉重等一系列的強度訓練,甚至要穿上負重馬甲背心,目的在使骨質周圍的肌肉組織受壓後增加強度。其目的是藉由增加骨骼負重,刺激骨骼產生更多的鈣化作用,並提高強度。
運動雖會增加骨質量,但應避免激烈或過度的運動,否則會產生反效果。而且,年輕時的運動應著重在重力訓練;更年期之後,為避免加重關節負擔,可多利用水中有氧運動來強健骨骼。
葡萄糖胺,無法預防骨質疏鬆
很多民眾以為葡萄糖胺,像是維骨力,紐力活,阿鈣之類,可以預防或治療骨質疏鬆症,這是錯誤的觀念。因為這些大多屬於軟骨的成分,只能治療或緩解骨關節炎的症狀,無法治療骨質疏鬆。
總而言之,飲食搭配運動,是預防骨質疏鬆最有效的方法,但年長者在運動時,應注意關節防護及預防跌倒,才能在預防骨質疏鬆之外,也避免不必要的傷害。
參考資料:
內政部人口統計資料
本院臨床營養科衛教單張
衛生福利部食品成份資料庫
【撰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臨床營養科 許詠翔營養師】
資料來源 : 中國醫訊
Copyright © 2025 中亞健康網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