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工作壓力壓垮你
「醫生,我每天加班到晚上9點,回家都睡不著覺,明天一早7點又要上班…」
「醫生,我的主管隨時盯著我,給我做不完的工作,稍微落後就被罵,上班好緊張,一直發抖…」
「醫生,我最近一直被客戶羞辱,覺得快撐不下去了…」
「醫生,我正在休無薪假,公司最近傳言要裁員,可是還有房貸要繳,搞得我頭痛、胸悶、心悸…」
您的工作影響到健康了嗎?
精神科門診的病患裡,為工作壓力所苦的人越來越多。隨著工作本質的變化,工作壓力問題已由傳統的身體壓力,轉變為以精神壓力為主。在台灣,職場心理壓力導致健康不良的問題嚴重被忽視,更遑論在歐美已被廣為接受的過勞職災補償了。
西方的社會流行病學研究建立了好幾個理論模型來了解工作壓力,最常使用的包含Karasek提出的「工作負荷-控制-支持模型」,以及Siegrist提出的「付出-回饋失衡模型」。下列幾個問題就是根據「工作負荷-控制-支持模型」所設計的(註:由台大公衛學院鄭雅文老師翻譯授權),您可以試著回答看看,以了解自己正承受的工作壓力有多少。
(以上問題如果答是,代表您的工作對心理健康有正面影響。)
(以上問題如果答是,代表您的工作對心理健康有負面影響。)
(以上問題如果答是,代表您的工作對心理健康有正面影響。)
(更多的問卷細節請洽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精神醫學部)
出現身心異狀便應積極治療
工作壓力並不是一種想像的狀態,它會確實改變身體的運作,輕者失眠、焦慮不安,重則可引起腦及心血管疾病、憂鬱症等各種身心問題。不過,工作壓力又是如何改變身體的運作呢?目前認為主要透過兩個機轉,其一是交感神經-腎上腺路徑的過度活化,坊間常稱之「自律神經失調」,其二為下視丘-腦下垂體-腎上腺路徑的失衡。慢性長期的壓力被認為會造成原本具有生理調節功能的上述兩個機轉,發生基礎值的變化,使得免疫功能、脂肪代謝及內分泌異常,不利於健康。
當出現工作壓力引起的身心問題,應該怎麼辦呢?
第一、正確評估壓力的來源,以及身心問題的嚴重度,若經醫師確診為身心疾患,就要積極治療,因為某些工作壓力所引起的疾患,並非要求患者「努力適應」或「忍耐過去」就可以改善的。在精神科門診,有時會發現患者呈現嚴重憂鬱狀態已達數月才來就醫,這種情形令人擔憂。
第二、練習放鬆技巧,並調整日常生活作息。社會流行病學的研究發現,過度投入工作是發生工作壓力過高的因子之一,因此工作再忙碌,也應該安排完全屬於自己的休閒時間,及工作以外的社交生活。另外,放鬆技巧在很有限的時間內也可以練習,包含腹式呼吸、冥想、肌肉放鬆等,可達到快速抒壓的效果。
然而,解決工作壓力之道,最終還是仰賴職場環境的改善,這包含了雇主必須具有改善職場壓力的意識,以及政策上促進勞工權力的提升。只有健康的職場,才能有健康的工作者;也只有身心健康的工作者,才能帶來良好的工作表現。
【撰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精神醫學部 鄭婉汝醫師】
Copyright © 2025 中亞健康網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