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骨質疏鬆 中醫有妙招
台灣65歲以上的人口中,每9人即有1人罹患骨質疏鬆症。女性停經後約1/4會罹患骨質疏鬆症,而根據統計,女性停經後的5-7年,骨密度約減少15-30%。預估到民國125年,骨質疏鬆的女性患者將從現在的35萬人,增加至100萬人。
原發性骨質疏鬆症是一種慢性、漸進性的疾病。在疾病的早期(骨質稀少)可以沒有任何症狀,即使出現腰背部疼痛,也常被誤認為其他問題,而未被診斷出來。往往直到因外傷或跌倒而造成骨折時,才意識到骨質疏鬆症的存在,而此時的骨質疏鬆已相當嚴重。
骨質若疏鬆,人生多憂患
這是最常見的早期症狀,也可表現為全身性的骨頭或關節疼痛(髖、膝、腕)。一開始,疼痛容易發生在從靜止狀態轉為運動狀態時(如:早上起床);當較長時間採取同一姿勢,疼痛會加重,休息則緩解。嚴重骨質疏鬆症患者的腰背部容易疲勞,疼痛常持續存在。
這是繼腰酸背痛之後出現的症狀。骨質疏鬆經過數年,脊椎受到壓縮,會使脊柱前傾、背屈加重,造成駝背。駝背越嚴重,腰背痛也會越明顯。
骨質疏鬆嚴重的併發症。只要輕微碰撞或跌倒就很容易骨折,脊椎、髖骨及橈骨遠端是最常發生的部位。若骨折壓迫到神經,可能出現四肢麻木、無力、攣縮、疼痛。脊椎骨折會導致胸廓畸形、腹部受壓,嚴重者影響心肺功能和消化系統,甚至死亡。髖骨骨折後,患者不能自理生活,需要長期照護,且經常再度發生骨折。台灣2010年約有1萬5000位老人發生髖部骨折,第1年的粗死亡率,男性較高約22%,女性約15%。
由於病情的進展,臨床症狀逐漸加重,尤其骨折、疼痛與下肢萎縮無力,會導致生活品質及行動能力下降,影響中老年人的健康和日常生活。
中醫分4型,治法各不同
上工治未病,預防重於治療。傳統中醫藥已經在中國使用千年以上,因其有效、費用低廉以及安全。中醫治療原發性骨質疏鬆症應根據病人證型處方用藥,總的治療原則是補腎壯骨、健脾益氣、活血通絡,可促進全身症狀的改善,並減輕骨痛,提升骨密度及提高患者生活品質,。
中醫分型 |
症狀 |
治法 |
方藥 |
加減 |
腎陽虛 |
腰背冷痛,痠軟無力,駝背彎腰,活動受限,畏寒喜暖,遇冷加重,尤以下肢為甚,頻尿,舌淡苔白,脈沉細或沉弦。 |
補腎壯陽,強筋健骨。 |
右歸丸加減。熟地黃、肉桂、鹿角膠、山藥、山茱萸、枸杞子、當歸、杜仲、菟絲子、巴戟天、骨碎補、三棱等。 |
虛寒證候明顯者,可加用仙茅、肉蓯蓉、淫羊藿、乾薑等以溫陽散寒。 |
肝腎陰虛 |
腰膝痠痛,膝軟無力,下肢抽筋,駝背彎腰,患部痿軟微熱,形體消瘦,眩暈耳鳴,或五心煩熱,失眠多夢,男子遺精,女子經少或經絕,舌紅少津,少苔,脈沉細數。 |
滋補肝腎,填精壯骨。 |
六味地黃湯加減。熟地黃、山藥、山茱萸、茯苓、牡丹皮、澤瀉、骨碎補、續斷、淫羊藿等。 |
陰虛火旺證明顯者,可加知母、黃柏;疼痛明顯者,可加桑寄生補腎壯骨。 |
脾腎陽虛 |
腰髖冷痛,腰膝痠軟,甚則彎腰駝背,雙膝行走無力,畏寒喜暖,納少腹脹,面色萎黃,舌淡胖,苔白滑,脈沉弱。 |
補益脾腎,強筋壯骨。 |
金匱腎氣丸加減。山藥、茯苓、白朮、附子、熟地黃、山茱萸、牛膝、淫羊藿、骨碎補、杜仲、菟絲子、甘草等。 |
|
氣滯血瘀 |
骨節疼痛,痛有定處,痛處拒按,筋肉攣縮,骨折,多有外傷或久病史,舌質紫暗,有瘀點或瘀斑,脈澀或弦。 |
理氣活血,化瘀止痛。 |
身痛逐瘀湯加減。秦艽、羌活、香附、川芎、桃仁、紅花、當歸、沒藥、牛膝、地龍、甘草、五靈脂等。 |
痛以上肢為主,加桑枝、薑黃;下肢為主,加獨活、防己以通絡止痛;久病關節變形、痛劇者,加全蠍、蜈蚣以通絡活血。
|
認真保骨本 預防請趁早
現代人運動量明顯減少,這也是骨鈣加速流失的一個重要原因。運動可增加骨承受負荷及肌肉牽張力,有助於恢復流失的骨質及維持一定的骨強度。因此積極的運動是不可少的,例如慢跑、騎車、跳繩、爬山、打網球等均可,運動量的大小視個人情況而定。每天散步30分鐘左右,不論是預防還是治療骨質疏鬆症,都是有益的。此外,還應適當曬太陽,夏季在樹蔭下接受太陽照射30分鐘;冬季即使只有臉部和手暴露在陽光下1個小時,皮下也能產生足夠的維生素D。
藥膳食補
飲食中應保證攝取到足夠的鈣、維生素和蛋白質。中醫認為食物也具有類似中藥的四氣五味、歸經、功效等性能,可以養生治病。孫思邈在《千金要方‧食治》中提到:「藥性剛烈,猶若禦兵,若能用食平疴,適性遣疾者,可謂良工,為醫者當須先洞曉病源,以食治之,食療不愈,然後命藥」。
|
作法 |
作用 |
杜仲山藥粥 |
鮮山藥50g,杜仲、續斷各10g,糯米50g。先煎續斷、杜仲,去渣取汁,後入糯米及搗碎的山藥,共煮為粥。 |
溫補脾腎,強壯筋骨。 |
核桃補腎粥 |
核桃仁、粳米各30g,蓮子、懷山藥、黑豆各15g,巴戟天10g。將上述用料洗淨,黑豆可先行泡軟,蓮子去心,核桃仁搗碎,巴戟天用紗布包,同入鍋中,加水煮至米爛粥成,撈出巴戟天藥包,調味鹹甜不拘,酌量服食。 |
補腎壯陽、健脾益氣 |
豆腐燉魚
|
將過油略煎的草魚塊300g、豆腐150g放入中,加水和調味料慢燉約30分鐘即可。 |
豆腐含鈣,而魚內的維生素D能提高人體對鈣的吸收利用,可預防骨質疏鬆症。 |
排骨湯加醋
|
將鍋燒熱後,放入油、蔥、薑片鍋炒,加入豬排骨500g和1500c.c開水及白糖、醋、酒、鹽各少許,用文火慢燉90分鐘即可。 |
豬排骨含有大量鈣、膠原蛋白,加些醋不僅能去腥味,還能產生醋酸鈣,便於人體的吸收和利用。 |
黃豆燉豬蹄
|
將豬蹄350g炒至變色,加入泡發的黃豆150g及開水1000c.c,放入調味料,小火慢燉約90分鐘即可。 |
黃豆中含鈣,豬蹄富含膠原蛋白,二者搭配有助於預防骨質疏鬆。 |
其他應注意事項
【撰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中醫婦科 李湘萍醫師】
Copyright © 2025 中亞健康網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