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出長者的健康

長者健康

營養顧牢牢老而彌堅非夢事

年邁的陳奶奶牽著年幼的孫子,愜意地在中正公園散步。「慢慢走,小心別跌倒了!」幼童無邪的笑容和長輩輕聲的叮嚀,那種溫馨幸福的氛圍,總是能讓置身於緊張醫療工作環境中的我們,心情得到暫時的紓緩。

年紀大了,健康擺第一

「老人嬰仔款」這句話不只是說長輩的性情像小孩,他們的生理與心理狀況,也是像小孩般需要被呵護的。 台灣快速進入高齡化社會,老化所帶來的慢性疾病、退化性疾病、功能性障礙、失能人口比例等,均大幅增加,高度的健康照護需求正考驗著許多家庭,而這個問題未來勢必會更加嚴重。透過以下兩個表格,我們可以了解台灣的現況。

台灣地區常見慢性疾病的盛行率

年齡 20-29 30-39 40-49 50-59 60-69 70-79
高血壓 3.7% 7.0% 19.4% 34.0% 47.1% 61.5%
高血糖 1.0% 1.9% 6.1% 12.8% 20.2% 20.2%
高膽固醇血症 3.9% 6.0% 11.0% 18.3% 22.2% 20.7%
高三酸甘油脂血症 6.6% 14.1% 17.0% 20.8% 26.9% 26.0%

資料來源:國民健康署2001-2002年「台灣地區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盛行率調查」

65歲以上老人常見慢性病盛行率

排序 合計 男性 女性
1 高血壓(46%) 高血壓(43%) 高血壓(50%)
2 白內障(42%) 白內障(35%) 白內障(50%)
3 心臟病(23%) 心臟病(20%) 骨質疏鬆(29%)
4 胃潰瘍或胃病(21%) 胃潰瘍或胃病(20%) 關節炎或風濕症(27.6%)
5 關節炎或風濕症(21%) 糖尿病(16%) 心臟病(27.2%)

資料來源:國民健康署2007年「台灣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長期追蹤(第6次)調查」

每天必吃, 6大類食物

許多老年人欠缺足夠的飲食營養知識,尤其是在生病時對飲食營養的觀念,往往容易受到坊間流傳的錯誤訊息影響,其影響程度和年齡、居住環境、教育程度有關。

「老了,吃不了那麼多啦!」雖然老年人的活動量不如年輕時,但是營養需求量不能隨意減少或減食,以免造成營養素攝取不足,導致生理機能運轉不佳、身體組織耗損增加,因而加速老化。若能每天均衡攝取下列6大類食物,將對健康大有助益。

  • 碳水化合物:五榖根莖類是主要來源,建議多選用一些富含營養素的穀類食物,例如加鈣米、或增加多穀類、紫米、小米、豆類(紅豆、綠豆)、山藥、南瓜、地瓜等一起混合烹煮,既可增加色澤、味道的變化,亦可增加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攝取。五穀米、雜糧飯、三寶燕麥飯也都是很好的選擇,多加水分煮軟一些,極適合老人家食用。
  • 蛋白質:銀髮族可以選用高生物價值的蛋白質,像是雞蛋、牛奶、豆漿、豆腐、魚、雞肉、瘦肉等。瘦絞肉做成肉丸、蒸肉,亦可加豆腐、太白粉及蛋來提高嫩度,不需要再加肥肉就可以口感適中。
  • 油脂:配合烹調的溫度,選擇合適的油。
  • 維生素:未精緻化的穀類和堅果都富含維生素B群,可以選用或添加五榖米、胚牙米、糙米在飯或稀飯中。
  • 礦物質:台灣地區老人家的鈣和鎂普遍攝取未達建議量。含鈣豐富的食物有奶類、小魚乾、豆類、綠色蔬菜。鎂的食物來源則有蔬菜類、五榖根莖類、堅果類、魚及水產類等。
  • 水果:質地較軟的水果,像是香蕉、西瓜、木瓜、水蜜桃、芒果等,都很適合老人家食用。若是打成果汁,建議不要過濾去渣,如此可以攝取到膳食纖維,避免便祕。

給銀髮族的每日飲食建議

每日飲食建議攝取量
食物類別 你的生活活動強度 份量說明
女:低 女:稍低男:低 女:適度男:稍低 男:適度
1450卡 1650卡 1900卡 2150卡
五榖根莖類(碗) 2.5 3 3.5 4 1碗=飯1碗=麵2碗=中型饅頭1個=薄片土司麵包4片
奶類(杯) 1 1 1-2 1-2 1杯=240c.c
蛋豆魚肉類(份) 3 3-4 3-4 3-4 1份=蛋1個=豆腐1塊=生肉約1兩
蔬菜類(碟) 3 3 3 4 1碟=蔬菜100公克
水果類(個) 2 2 2 2 1個=1/2個木瓜
油脂類(湯匙) 1.5-2 2 2.5 3 1湯匙=15 公克烹調用油

★ 生活活動強度:

  1. 低:大部分時間都是坐著談話,部分時間會躺著看電視或欣賞音樂,並約有1小時的散步等活動。
  2. 稍低:大部分時間都坐著談話,有時會站著,如乘車、做家事、打麻將等,並約有2小時的步行。
  3. 適度:日常活動強度與稍低者相同,但每日多從事1小時強度較強的活動,如快走、騎腳踏車等。
  4. 高:從事重物搬運、農漁業等採站立姿勢且活動強度較強的工作。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

餐點製備,考量要周全

為長者準備餐點時,要依照長者的牙口及吞嚥狀況來製備。

  • 軟質飲食

適合一般人所需的熱量和營養素,選用質地較軟的食材烹調。

  • 細碎飲食

將固體食物用機械磨得細碎,長者不需費力咀嚼即可吞嚥。缺點是看不出食物的形體,視覺觀感較差。

  • 全流質飲食

經由機械處理成為液態的食物,不需咀嚼即可吞嚥。適合咀嚼或吞嚥困難者食用。

  • 吞嚥困難飲食

長者常見的問題之一是吞嚥困難,有因而引發吸入性肺炎之虞。如果連吞口水也會嗆到,意味著有吞嚥困難的問題,此時可用增稠劑來增加食物的稠度,食用時就比較不易嗆到。增稠劑可以選用市售產品,其他如太白粉、米麩、麵茶、五穀粉、蓮藕粉、麥粉或芝麻粉、類似濃湯等等,都可以增加食物的稠度。另外,點心可以選用愛玉、豆花、果凍、布丁、仙草、洋菜這一類的食物,會比液體類食物不易嗆到。

適合長者的點心食譜範例

  • 鮮奶雪花糕(4人份)

材料:玉米粉 105公克、 洋菜粉 15公克、 水 240公克、糖100 公克、鮮奶 200公克、蛋白 3個、椰子粉100公克

作法:

  1. 鍋中放入4杯水煮開。
  2. 將洋菜粉和3大匙水調勻後,倒入鍋中攪拌,再加糖,並將鮮奶倒入拌勻。
  3. 1/2杯水和玉米粉拌勻,倒入鍋中,邊煮邊攪拌成稠狀。
  4. 蛋白打發,加入上述材料拌勻,倒入碗中(或模型),趁熱灑上椰子粉,放入冰箱冷藏,食用時再取出切小塊。
  • 雞精蒸蛋(4人份)

材料:雞精4瓶、糖1茶匙、鹽1茶匙、蛋4個、水80c.c

作法:

  1. 將蛋打散,加入雞精和水、調味料拌勻。
  2. 放入電鍋,約蒸10分鐘即可。

【撰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臨床營養科 蘇鈺雯營養師】


Copyright © 2025 中亞健康網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