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問題

老人心理健康

老人心理健康問題

隨著人口老化,老人健康照護問題日顯重要,特別是老人心理健康問題,退休後收入減少衍生出經濟壓力;社會地位喪失及人際互動減少,衍生出人際與精神的壓力;身體老化衍生出健康壓力;空閒時間增加衍生出精神及與家屬間的壓力;親友的相繼去世衍生出死亡與孤獨的壓力;上述壓力加速老人心理的老化。

老人的心理健康,以自殺率及憂鬱症罹患率兩項指標來表示。台灣老人自殺死亡人數,隨著老人人口比例逐年上升,已從1995 年的408人,增加至2006 年的884 人,其佔自殺總人數的比例,則歷年均維持在20%以上,遠高於該族群人口佔率的兩倍;以每十萬人口自殺死亡率分析,自1996 年起,65 歲以上自殺死亡老人均在30 人以上,遠高於其他年齡層,並從1995 年的25.0 人,上升至2006 年39.3 人的高峰。2007年老人自殺死亡人數841 人及每十萬人口自殺死亡率36.3 人(男性47.8人、女性25.2 人),雖已較2006 年下降4.9%及7.6%,惟與其他國家相較,台灣老人自殺死亡率仍遠高於美國、德國、英國、義大利;在亞洲國家方面,亦高於日本、新加坡及澳洲,僅低於韓國。

精神疾病為自殺之主要危險因子,從開發中及已開發國家的研究顯示,自殺身亡案例中,其精神疾病盛行率約為80~100%,估計患有情感性精神病(主要為憂鬱症)之終身自殺危險率為6~15%,酒癮為7~15%,精神分裂症為4~10%。依2005 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顯示,約有兩成台灣老人符合憂鬱症定義,男性17.0%,女性23.0%。老人憂鬱症盛行率高,但卻常被低估或治療不完整,尤其是獨居老人更嚴重。一般而言,女性較男性長壽;但相較於男性,女性有較高的罹病率。老年女性在性別與年齡歧視雙重壓力下,較一般女性或老年男性容易受到不平等的待遇和限制,需要相關的支持和諮詢服務。

台灣老人自殺問題所面臨的挑戰及特殊性,老人自殺死亡率雖高居不下,然而相較25-64 歲的年輕及青壯族群的自殺現況,由於年輕生命的殞落對社會造成的震撼比較劇烈,再加上自殺並未進入老人十大死因排名(2007 年死因統計資料為第12 位),造成社會大眾對老人自殺問題的重視與支持,並未相對提升,老人自殺的相關文獻及研究數據亦為數不多,無法提供作為防治策略擬定參考。另家屬、非精神科之醫事及社福人員、志工等老人照顧者,亦忽略憂鬱症的相關症狀與自殺前兆的特性,造成老人自殺之事前預防與事後關懷及照護服務的設計,未能針對老人族群之特殊性,考慮到生物、心理及社會等多元因素。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老人健康促進計畫


Copyright © 2024 中亞健康網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