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職業初衷】
呂醫師在長庚醫院五年執業期間,完成了心臟內科專科醫師的訓練,取得相關證照,並完成公費醫師的偏鄉離島服務後,來到中國附醫為大台中民眾把守心臟的健康,至本院服務已邁入第二個年頭。
談到心臟血管這門醫學,呂醫師說身體最重要的器官莫過於心臟和大腦。而心臟是提供人體所有組織及細胞能量和氧氣來源的幫浦,一旦功能失常,身體便無法正常的運作。因此,希望能藉由提供心血管更好的照護,來建立一個人身體健康的基礎,也更有本錢來對抗身體所遭遇到的其他考驗。
【包羅萬象的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種類有很多,大致上可分為冠狀動脈疾病、周邊動脈疾病、腦血管疾病、心臟瓣膜性疾病、心包膜疾病、收縮型及舒張型心臟衰竭、主動脈剝離、靜脈栓塞以及先天性心臟病等等。然而國人常見的心血管疾病為冠狀動脈疾病、心臟衰竭、腦血管疾病等。
一般人耳熟能詳的心血管疾病,多數指的是冠狀動脈疾病。冠狀動脈疾病的危險因子包括高糖、高膽固醇、高鹽的飲食,久坐不動的生活型態,以及近親有早發性心血管疾病史(男性≦55歲,女性≦65歲)等。
冠狀動脈狹窄在初期不會有症狀,但是在疾病的逐漸進展後,會在運動時出現胸悶痛,運動的耐受性下降、甚至有案例會出現牙齒痠麻、頸肩痠痛、背痛或上腹痛的情況。
【好發的季節與防範】
心血管疾病通常好發於極端氣候,如熱浪來襲、寒流降臨,或者是季節在轉換時容易發生。
天氣轉涼變冷之後,對於大家心血管健康的考驗隨之而來。因為要保持身體的核心體溫,周邊的動靜脈開始收縮,隨之心臟負擔便加重,心衰竭容易被誘發急性發作。冠狀動脈也可能發生狀況而造成心肌梗塞的大發作。因此,為了要避免相關的不良事件發生,務必做好保暖的工作,如穿戴合適的帽子、保暖的衣服、手套及襪子等,並搭配上適量的有氧運動來保持心肺機能。
【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
心血管疾病好發於老年人、肥胖、早發性心血管疾病史、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以及抽菸的人身上。雖然年齡的老化、家族病史無法自主,但是菸癮可戒除,肥胖可透過生活型態來改變,三高可藉由醫師及相關人員的協助得到最好的照顧,都可以扭轉這些因素所造成心血管負擔。
【保護心血管的飲食保健】
目前知道有證據能降低血管疾病發生率的食物型態包括攝取非精緻類澱粉(糙米、全麥麵包等),含較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油脂(橄欖油、芥花油、苦茶油),含有單元不飽和脂肪酸(Omega-3)的堅果,如亞麻籽、核桃、無花果等,也可攝取含有Omega-3的魚,如鮪魚、鮭魚、鯖魚,另外也要降低高鹽高糖食物的攝取,多攝取青菜水果,一方面可以增加飽足感,避免過度攝取熱量,另一方面也讓腸道保持健康,才能達到保護心臟血管的功效。
最後修改日期:2017-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