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凱介醫師(門診時間)

風濕免疫科主治醫師

【專長】

各類常見關節炎(痛風﹑類風濕﹑僵直性脊椎炎﹑乾癬關節炎等)
自體免疫疾病 (紅斑狼瘡﹑乾燥症等)
過敏及皮膚疾病

【學經歷】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碩士
國際臨床骨密學會(ISCD)認證之醫師
中華民免疫和風濕病醫學會會員和專科醫師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和一般醫學內科示範中心執行負責人

專長
  • 各類常見關節炎 (痛風﹑類風濕﹑僵直性脊椎炎﹑乾癬關節炎等)
  • 自體免疫疾病 (紅斑狼瘡﹑乾燥症等)
  • 過敏及皮膚疾病
學經歷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碩士

國際臨床骨密學會(ISCD)認證之醫師

中華民免疫和風濕病醫學會會員和專科醫師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和一般醫學內科示範中心執行負責人

醫師專訪

【簡介】

楊醫師畢業後於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任職13年,接受完整的內科專科及過敏免疫風濕次專科醫師的訓練,獲得該界風濕專科考試榜首的榮譽。他用心的照顧病人,也同時熱心於教學,曾連續七年榮獲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最佳教學主治醫師的肯定。與本院風濕免疫科藍忠亮副院長因緣際會,受邀到本院任職。

 

【執業的初衷】

回憶起當初選擇風濕免疫的契機是因為家族有風濕方面的疾病,所以決定往這方向發展,楊醫師專長治療僵直性脊椎炎、乾癬性關節炎,其他像是風濕免疫疾病(類風濕關節炎等)以及常見的軟組織系統性的疾病(如紅斑狼瘡、乾燥症等)亦是其看診項目。

楊凱介醫師談起人類的免疫系統會產生疾病的原因很多,主要以「基因體質」與「環境因素」(如食物、環境汙染、重金屬等)佔最多數,其次是壓力,壓力本身會誘發很多免疫系統的疾病發作,其中包括乾癬、紅斑狼瘡這類的疾病都會因為壓力而發作,甚至痛風也是,再來可能跟感染有關,有些人原本有這種體質,結果經過感染之後,這種體質被打開。舉例來說,牙周病的感染會誘發類風濕關節炎產生,或者牙周病的感染會造成僵直性脊椎炎的惡化,甚至增加心臟血管疾病的併發症,所以「感染」是引發風濕免疫疾病重要的原因之一。 

民眾對於風濕免疫疾病的認知目前尚未普及,因此「正確的衛教」成為促使民眾認識風濕免疫系統疾病重要的一環。楊醫師憶起,看診過程中偶然發現許多病人不願意接受治療,甚至對治療及服藥的順從性不是很高,最常聽到病人對醫生說:我到底為什麼要吃藥?吃這個藥感覺上很恐怖,為什麼要吃那麼久?其最主要原因源自於人們對這個疾病的了解不是很清楚,所以醫師在看診時通常會花較多時間跟病人溝通講解。

治療期間,規律且長期使用藥物達到疾病症狀緩解時,醫生會考慮慢慢將藥物減量,有少部分的病人甚至可以把藥物減到最低劑量,加上飲食方面的控制,當你獲得良好的控制之後,原則上生活作息不會受到太多的影響。 

 

 

風濕免疫 楊凱介

 

 

【認識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退化性關節炎的不同

風濕性關節炎是細菌感染後所出現的關節炎,身體的免疫在對抗細菌的同時攻擊到我們自己,所以與細菌無直接關係,因為身體的免疫反應對抗細菌的時候反而會造成我們關節痠痛甚至會紅腫。類風濕性關節炎則與細菌無關,是自體免疫系統疾病所引起,正常的免疫力是保護我們對抗細菌﹑病毒﹑腫瘤,當我們的免疫力亂了,變成免疫力攻打我們自己的身體(包括關節在內),所以會導致關節痠痛、關節炎,甚至腎臟也不好。退化性關節炎則是屬於關節過度磨耗所引起,但是近幾年發現有部份原因是關節腔內因免疫發炎反應所致。針對不同屬性的關節炎,本院有很好的超音波設備,可以實際針對病灶做治療,精準定位後直接將治療藥物注射到關節腔內。

 

風濕免疫病人的「保」與「養」

風濕免疫病人最需注意的就是「保」與「養」,「保」即為保護好自己,避免受到不必要的感染,到公共場所人多的地方盡量戴口罩,勤洗手,於治療前我們會幫病人做B肝、C肝、肺結核的檢測,確保在沒有感染的情況下才能夠給予治療。如果沒有B肝抗體的病人,我們會建議病人接受疫苗的施打。再來,我們會建議五年一次的肺炎雙球菌疫苗,用作於保護肺部,不要因為肺炎住院進而變成重症。「養」的部分,可以分兩種,其中一種是吃,有發炎體質的人我們會建議盡量少吃花生、少吃增強免疫力的補藥,可以吃好油(如橄欖油、葵花子油),而不是花生油、豬油等,同時避免反式脂肪的攝取。因為反式脂肪除了會增加心臟血管疾病外,還會增加身體發炎的機會,對於本身就是發炎體質的病人反而沒有幫助。飲食原則上建議不要隨意藥補,平常飲食則可以攝取好的蛋白質。好的蛋白質指的是高溫不超過150度處理的肉類,高溫烹煮(熱炒、燒烤、油炸)後的肉類蛋白質會被破壞掉,建議可以嘗試水煮的烹飪方式。此外風濕免疫病人骨質疏鬆的機率比一般人還來得高,所以適當的補充鈣質與維生素D是有效的。另外一種就是喝好水,喝經過過濾煮沸乾淨的水。

 

風濕免疫 楊凱介

 

 

如何知道自己的免疫力好不好?

如何知道自己的免疫力好不好,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免疫力是否低下,另外一種是免疫力亂了。 免疫力亂了指的是產生自己免疫系統攻擊到我們自己的身體,併發出紅斑狼瘡、類風濕、僵直性脊椎炎、乾癬性關節炎等疾病。 免疫力低下分成先天和後天。先天的免疫不全,出生之後反覆一直因為感染發燒而住院。 後天的免疫不全 (例如:愛滋病病毒感染、某些化學治療等),也容易遭受伺機性的感染。伺機性的感染,指的是一般人不會得到的感染,而你卻得到了,例如黴菌的感染、少見的病毒或寄生蟲的感染。因此,若當心免疫是不是出了問題, 就應找免疫風濕科,且要担白告知認何可能的風險。 

 

如何增強免疫力呢?】

我們可以透過適當的運動,達到調整免疫力的效果。運動的強度是會使自己覺得熱會接著流汗即可,每天或一個禮拜至少3次,每次30分鐘,可以增強身體的免疫力,我們還可以針對不同的免疫系統疾病而實施不一樣的運動,例如僵直性脊椎炎的運動,必須維持脖子到腰椎關節所有的活動度,至少動六個方向,把整個脊椎拉鬆。如果是退化性關節炎,則可以嘗試在水裡(游泳池)走走運動,減低關節的負擔,且水中阻力可以同時訓練肌肉的耐力。此外,經研究發現,太極拳對於類風濕關節炎的膝蓋穩定度亦有幫忙,所以平常也可以打打太極拳。 

 

最後楊醫師要鼓勵大家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心情愉悅,不要因為生病而沮喪。 規律作息、健康飲食、適量運動,最後是按時服藥接受治療,只要控制得宜,都是對病況是有正向幫助的!人生到終點,日子是越過越少,多寛恕別人,也更應寛恕自己,告訴自己放下心中的怨與恨,多多笑, 勇敢愛,這些雖知易行難,但只要踏出一步了, 幸福真的就在不遠的前方!

 

更多的風濕免疫資訊就在我們中亞健康網!http://www.ca2-health.com/immune

風濕免疫

最後修改日期:2017-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