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中風病人相關表癥與疼痛後續處理

中風病人相關表癥與疼痛後續處理

我們一般在面對疑似中風病友時,會依據病友的症狀來粗略判斷病灶所在。比如若病友出現對側偏癱、對側感覺異常、吞嚥異常、失禁與失語症等問題,會比較偏向於中大腦動脈的問題。如果是在左側中大腦動脈流域,則可能會出現運動型失語症(理解能力正常,表達與覆誦能力受損)、感覺性失語症(表達能力正常,理解與覆誦能力受損)、以及全失語症等等。如果是發生在右側中大腦動脈流域,則可能出現半側忽略症與語韻異常等問題。

在疼痛的表現上,半側偏癱的病友容易因肌肉無力,但骨骼、肌肉等組織有相當重量的因素,導致肩膀半脫位(subluxation)。在加上不正常的擺位,不小心的牽拉損傷,以及積極復健下可能造成的軟組織發炎,病友往往會抱怨肩膀疼痛。此類狀況的成因可以考慮滑囊炎、沾黏性關節炎(俗名五十肩)、肌腱炎、甚至旋轉袖肌群撕裂傷。治療方式除了口服止痛藥或局部藥物塗抹(比如非炎等藥膏)外,可以考慮給予超音波導引下關節藥物注射(類固醇或自費施打玻尿酸)、針灸治療、儀器治療(比如依病人狀況選擇向量干擾、經皮電刺激等電療方法,或者短波、超音波、低能量雷射等熱療選擇)。

干擾波是利用兩組中頻電流互相干擾,可穿透入較深層的組織來止痛、刺激肌肉收縮及按摩效果的電刺激療法。低能量雷射則能促進促進蛋白質及膠原質的合成,加速DNA、RNA的合成,增進白血球的吞噬能力,提昇免疫機能,增進微細血管舒張作用,改善局部血流而加速受傷組織之再生能力。血液循環的改善能減少發痛物質的產生及釋放腦啡(endophine)。短波用來止痛與消腫、增加微血管血流、促進組織愈合與神經生長以及軟化攣縮的組織。儀器治療有其優異的好處,但得要切記不可以使用在有急性感染、出血、腫瘤、循環不良、以及無法正確表達感覺的病友身上,以免發生危險。

假如病灶是在前大腦動脈的流域,病友若出現對側偏癱則上肢會比下肢的恢復狀況來的好。病友可能會出現行為改變、不動性緘默症(akinetic mutism)等問題。若病變發生在後大腦動脈,則明顯的視覺受損、記憶受損、失讀症但沒有失寫症的表現(alexia without agraphia)。假如影響到丘腦(thalamus),除了半邊感覺異常外,若出現中風後中樞性疼痛症狀(central post-stroke pain syndrome),則病人可能對於痛覺異常敏感,並且可能出現針刺、燒灼等感覺。這種疼痛一般的口服止痛藥物(比如普拿疼、非類固醇類消炎藥)、類固醇等成效都不太理想,往往必須考量合併使用不同種類的抗憂鬱類藥物(比如三環抗憂鬱類藥物、千憂解Duloxetine等),或者使用抗痙孿類藥物(比如立舒肌錠Tizanidine、鎮頑癲gabapentin、利瑞卡pregabaline)等等。

國外文獻有建議搭配針灸與中藥合併治療來輔助治療,但若是疼痛難以緩解,甚至必須考慮使用經顱刺激術(經顱直流電刺激tDCS或重覆性顱磁刺激術rTMS)或脊髓內輸注療法(intrathecal baclofen pump)等等,然而這些治療多屬自費,且花費並不便宜,所以得和復健科醫師或神經內外科、疼痛科等科醫師詳細討論。

【撰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復健部 吳威廷醫師】

 

 

醫師門診時間

【誠心提醒您,本網站內容無法取代醫師的治療。如遇疾病問題,請您盡速就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