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避免慢性腎臟病惡化最有效的3大策略

慢性腎臟病一旦進入晚期,例如第4期或第5期,腎功能有很大的機率會無法維持穩定,因而在幾個月或幾年內進入末期腎病,需要接受透析治療或腎臟移植,以維持身體正常功能。相反的,如果慢性腎臟病在早期即被發現,經由適當的治療與生活方式的改變,則有可能維持腎功能穩定,避免演變成腎衰竭。因此,定期篩檢腎功能、高血壓、高血糖與高血脂,實為保腎良方。若於篩檢後,確診為慢性腎臟病早期,也無需太過擔心,腎臟科醫師有3大策略可幫助你穩定腎功能。 若於篩檢後,確診為慢性腎臟病早期,也無需太過擔心,腎臟科醫師有3大策略可幫助你穩定腎功能。

策略1 治療造成腎臟功能受損的潛在原因

眾多不同的病因皆會造成腎臟功能受損,其中有些病因是可以治療的,例如輸尿管結石後,因尿路阻塞使腎臟腎盂積水,導致腎功能受損。此時,若及早治療尿路結石,腎功能就有機會穩定下來,甚至恢復正常。若有糖尿病,良好的血糖控制可以延緩糖尿病腎病變的病程,避免腎功能持續惡化。

策略2 避免或延緩腎臟功能惡化

然而,大多數的慢性腎臟病患者其腎臟功能多半逐年甚至逐月低下,即使所謂的潛在病因已被找出並給予治療,慢性腎臟病最終仍會進展至末期腎病。腎臟科醫師除了規則追蹤病人的腎功能,最重要的是幫助病人積極控制血壓與蛋白尿,並避免他們使用具有腎毒性的藥物。

● 血壓控制

血壓的控制是避免或延緩腎功能惡化最重要的一個環節,無論造成慢性腎臟病的原因是什麼,幾乎所有的病人都需要使用降血壓藥物來控制血壓。良好的飲食與生活習慣對於血壓控制也非常重要,例如日常飲食盡量避免鹽分攝取與菸酒,體重過重的病人適當減重也有助於降低血壓。慢性腎臟病患者的血壓目標值要比沒有腎臟病的民眾嚴格,

目標是降到130/80毫米汞柱(mmHg);如果有蛋白尿,目標值更要降為125/75毫米汞柱(mmHg)以下,這對於延緩腎功能惡化較有顯著效果。

● 蛋白尿控制

先找出與確認造成蛋白尿的原因,若為免疫相關疾病的慢性腎炎,可使用免疫抑制劑如類固醇等,以抑制免疫反應所造成的蛋白尿;糖尿病患者要積極控制血壓與血糖,以減緩糖尿病腎病變的進展與降低蛋白尿;飲食方面建議低蛋白飲食,即減少奶、蛋、豆、魚、肉類的攝取,以防止腎絲球鮑氏囊的持續性損傷;藥物方面可使用血管收縮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或血管收縮素接受體拮抗劑(ARB),其機轉是能減少腎絲球血

管的灌流壓力以降低蛋白尿,達到保護腎臟的效果。此外,生活型態的改變,如戒菸、減重等,也對改善蛋白尿有一定的助益。

● 確認未使用腎毒性藥物

常見的腎毒性藥物包括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來歷與成分不明的中草藥、含重金屬的草藥、具有腎毒性的抗生素。慢性腎臟病患者不但要避免使用上述藥物,並且使用任何藥物前都應先與腎臟專科醫師討論。腎臟科醫師在處方時,會依據病人的腎功能加以調整,因此在正規醫療院所且有確切的腎功能數據參考下,審慎開立藥物,才能有效保護腎臟。

策略3 減少心血管相關的併發症

慢性腎臟病患者常伴隨心血管疾病,事實上,慢性腎臟病患者死於心血管疾病的機率遠高於死於腎衰竭本身,因此減少心血管相關的併發症,為一重要課題。此外,心血管疾病的發生也會造成腎功能惡化,例如心臟衰竭會使腎灌流量不足,因而更加速腎功能的喪失。另一方面,對於心血管疾病的醫療處置,例如執行心導管檢查所需使用的顯影劑等,也有可能損傷腎功能。所以從預防角度來減少併發心血管相關疾病的可能性,有助於腎功能的穩定,常見策略包括良好的血壓控制、低鈉飲食、戒菸、減重、運動,以及規則的門診追蹤。以上就是腎臟科醫師的3大策略,醫師在看診時會靈活運用,幫助病人維持腎功能的穩定與減緩腎功能的退化。

[撰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腎臟科 林詩怡醫師、郭錦輯醫師]

 
醫師門診時間

【誠心提醒您,本網站內容無法取代醫師的治療。如遇疾病問題,請您盡速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