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T細胞生物製劑指揮 免疫系統共譜和諧曲

台中一名50歲的家庭主婦,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逾8年來,歷經車禍骨折、人工關節置換,也接受生物製劑治療,卻一時誤信偏方,導致藥物交互作用,病情惡化還引起皮疹,深受其苦,去年一月起改採T細胞生物製劑治療,目前病情已穩定控制。

類風濕性關節炎源於自體免疫系統受損,致過度旺盛,攻擊自己的組織與器官,影響周邊關節,初期早上會有僵硬、手腳發熱及腫痛等現象;患者以女性較多,人數約是男性患者的4至6倍。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併發症,除了骨質疏鬆,也較容易感染,如肺結核、帶狀皰疹,泌尿道感染等;因屬於發炎性疾病,也容易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如心絞痛、心肌梗塞與中風等,同時根據台灣流行病學顯示,也可能會增加癌症罹患風險。

過去患者發病後,常常要3到4年後才會到風濕免疫科求診,現在醫療資訊普及,通常腫痛1至2個月就會求診,治療效果當然也更好。但是傳統用藥主要是調整免疫系統的藥物,包括免疫調控劑、免疫抑制劑等,需要長期控制慢性發炎,避免失能、殘障。可是治療的時間往往較長,副作用也較多。

近十年來,免疫學發展躍進,「生物製劑」讓類風濕性關節炎也可以透過個人醫療(Personalized medicine),希望根據病人的體質去選擇適合生物製劑,針對免疫細胞,中和其過度活躍狀況,以達到治療目標。目前台灣已核准7種生物製劑,針對T細胞、B細胞、腫瘤壞死因子,細胞胜IL6,以及細胞內訊息傳導因子(Janus Kinase)等有不同的作用機轉。

因為生物製劑較傳統治療具有專一性,比較不會傷及無辜的器官或組織,如T細胞生物製劑,就專門針對T細胞作用。尤其T細胞在免疫系統當中扮演的角色堪稱指揮家,可以調控B細胞、巨噬細胞等,從而達到免疫系統之平衡。換句話說,當我們給T細胞較好的音符,讓它能夠恢復正常水準,就能穩定控制節奏,譜出屬於免疫系統和諧又美妙的交響樂章。

【撰文/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 內科副教授暨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風濕免疫科 陳俊宏醫師】

醫師門診時間

【誠心提醒您,本網站內容無法取代醫師的治療。如遇疾病問題,請您盡速就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