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心才能安心 女性護心行動快開跑

根據衛生福利部死因統計年報(表1),更年期後的婦女因心臟疾病、高血壓性疾病、糖尿病而導致的死亡率,以每5歲成長約1倍的速度上升。以心臟疾病來說,在更年期之前,女性的心臟疾病死亡率只有同年齡層男性的1/4,但是到了65-69歲,女性的心臟疾病死亡率已經高於小10歲的男性。

表1:2012年心臟病不同性別及年齡死亡率​表1:2012年心臟病不同性別及年齡死亡率

由於女性心臟疾病發生率隨年齡而增加的幅度很大,並且根據統計,女性罹病後的預後較差,因此在85歲以上的高齡族群,女性的心臟疾病死亡率已經高於同年齡層男性。這個事實提醒更年期前後的女性,對於心臟健康絕不可掉以輕心。

另外,2010年世界衛生組織的亞洲區婦女心血管流行病學統計(註1)指出,東亞諸國(資料中包含日本、韓國、菲律賓、泰國、新加坡)婦女的冠狀動脈心臟病死亡率遠低於中亞、南亞各國,也明顯低於美英法德等歐美國家,大約只有歐美國家的1/3,但是腦中風的死亡率並無顯著差異。臺灣資料與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接近,因此談到心血管健康,腦血管健康自然也不能輕忽。

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

要維護心血管健康,除了高血壓完整控制與糖尿病全方位治療之外,更重要的是預防心臟疾病、減少腦血管疾病,以及避免其他器官受損(如:腎臟病變)。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包括高血壓、抽菸、糖尿病、高膽固醇血症、肥胖╱過重、少活動、精神壓力╱憂鬱症等,分述如下:

高血壓

整體而言,亞洲女性的高血壓發生率約1/5,較歐美的3成發生率低。但是,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只有不到一半的病人意識到自己有高血壓,而服藥治療的比例約為1/3,真正做到完整血壓控制的卻只有1成。亞洲女性的高中風發生率,可能有一部分與高血壓控制不良相關。在2015年發表的SPRINT臨床試驗(註2)中發現,相較於一般治療原則(使收縮壓<140mmHg),積極控制血壓(使收縮壓<120mmHg)的策略,可以有效減少25%的整體死亡率。請諮詢醫師,妳的身體狀況是否可以採取此一策略。

抽菸

抽菸是女性心肌梗塞患者中,最重要的一個可預防因素。抽菸女性得到心肌梗塞的風險是不抽菸女性的3倍。據戒菸登錄統計,抽菸女性的工作壓力較抽菸男性大,且戒菸動機不強,但如果給予支持,一旦開始嘗試戒菸,比較容易成功。戒菸兩年後,心血管風險可顯著減少33%。二手菸也是一個嚴重的議題,尤其是室內二手菸會影響婦女及兒童健康。

糖尿病

男女性的糖尿病發生率並無不同,但糖尿病女性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比例較高(女19%,男10%),並且在因心肌梗塞住院的病人中,女性患者有糖尿病的比例較高(女25.5%,男16%)。因此,如何避免罹患糖尿病,以及罹患糖尿病後如何積極控制血糖避免併發症,是所有女性一生的課題。

高膽固醇血症

國民健康署發表的「2017臺灣高風險病人血脂異常臨床治療指引」,建議冠狀動脈疾病患者將低密度膽固醇降到<70 mg/dL(圖1),並建議梗塞型腦中風患者將低密度膽固醇降至<100 mg/dL(圖2),對於其他高風險患者也有治療指引建議(表2)。近兩年有新的注射型降血脂藥物,對於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患者(患者的總膽固醇指數動輒破千)是一大福音。這些治療指引建議與健保署的藥物給付規範並不完全相同,病人應與醫師商量,訂定出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標準及選用最適合自己的藥物。

2017台灣高風險病人血脂異常臨床治療指引

圖1:冠狀動脈疾病患者低密度膽固醇指引

圖1:冠狀動脈疾病患者低密度膽固醇指引

圖2:梗塞型腦中風患者低密度膽固醇指引

圖2:梗塞型腦中風患者低密度膽固醇指引

表2:其他高風險患者治療指引

表2:其他高風險患者治療指引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肥胖╱過重

世界衛生組織將肥胖定義為身體質量指數BMI>30。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亞洲女性的肥胖發生率大約在5%上下(3-8.8%不等),與歐美(德國21%,英國24%,美國34%)地區相較,比例甚低。但是由於種族的關係,多數學者認為亞洲人與歐美人的肥胖定義,可能要採用不同的標準。我國國民健康署目前採用的

標準如下:

身體質量指數BMI(kg/m2)=體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

健康體位:18.5≦BMI <24

過 重:24≦BMI <27

輕度肥胖:27≦BMI <30

中度肥胖:30≦BMI <35

重度肥胖:BMI≧35

少活動

何謂少活動?少活動的定義是身體處於安逸的狀態,每日卡路里消耗量為每公斤體重小於1.5大卡,換算下來,大約每日行走距離小於2公里,相當於每日少於3000步。規則適度的活動,不管對身體健康或是精神狀態都很有幫助,而少活動在都市女性及亞洲的年長女性尤其常見,常見理由包括:沒時間、沒管道、不知道運動對身體好等等。國民健康署持續有相關的運動建議,民眾可以加入國健署的FB粉絲團或是加入「國健署的婦女健康」line好友(https://goo.gl/yzx874)。其他形式的網路資源也很多,例如可在Youtube搜尋到的「高齡健康操」,就是適合無法長期站立者參考的體操影片,對於行動不便的高齡人士應頗有助益(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w50TfdCm-KU)。此外,流傳的網路謠言不少,大家需要審慎評估其可信度及公信力,不宜盲從。

精神壓力╱憂鬱症

維持精神健康與維持身體健康一樣重要,精神社會因素(包括工作壓力、家庭壓力、經濟壓力、重大生活事件)已知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對女性的影響尤其明顯(男22.8%,女45.2%),甚至對慢性缺血性心臟病的進展也會造成影響。憂鬱症不論程度輕重,都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達1.6倍,這可能與憂鬱症病人的藥物順從性不佳或高風險行為有關。

醫師的叮嚀

心血管疾病是日積月累造成的,女性在更年期後的心血管風險呈倍數上升,因此在更年期來臨之前就要注意高風險疾病(包括血壓、血糖、血脂)的預防與控制,避免抽菸及遠離二手菸,保持運動習慣,控制體重及健康減重,同時適度排解壓力以維持精神健康。在更年期之後,由於女性的心血管症狀常常比較模糊而不明確、不典型(如:頸背下顎疼痛、盜汗冒冷汗、頭暈喘不過氣、異常疲勞),如果出現這些症狀併有前述的危險因子,務必要諮詢醫師做適當的檢查及治療。

據統計,女性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死亡率較男性高,其因與女性對治療的態度通常比較消極有關。請切記,心血管疾病唯有早期發現早期積極治療,才是通往健康最寬廣的路。

註1: Epidemiology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Asian Women. Nutrition, Metabolism,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2010; 20(6):394-404

註2: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Intervention Trial (SPRINT). A randomized trial of intensive versus standard blood-pressure control.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5; 373(2):2103-2116

【撰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內科部心臟血管系 賴怡青醫師】

資料來源:中國醫訊178期


Copyright © 2024 中亞健康網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