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瓣膜手術

心臟瓣膜手術

心臟瓣膜疾病分為瓣膜閉鎖不全、瓣膜狹窄及感染性心內膜炎。罹患瓣膜性心臟病的病患,症狀包括呼吸急促、下肢水腫、食慾減退及心律不整等,嚴重時會出現肋膜積水、腹水、全身積水等症狀。醫師根據臨床症狀加上心雜音,輔以心臟超音波檢查,即可明確診斷瓣膜性心臟病。

對於瓣膜性心臟病的治療,當然是先以藥物治療其產生的心衰竭症狀,但若心臟已變大,肺動脈壓力增高,心臟衰竭症狀不易控制,或者合併栓塞併發症,左心室功能變差,則應考慮手術治療,避免繼續惡化。

手術治療最好能保留原來的瓣膜,只作狹窄部位的切開或瓣膜的整形手術,但若瓣葉本身變化太厲害,則要考慮置換人工瓣膜。

傳統開心手術

傳統開心手術為正中胸骨切開。此種手術方法可以提供手術者最寬廣清楚的視野,可以看清楚縱膈腔內的構造(包含整個心臟、主動脈、肺動脈及上下腔靜脈),方便手術的進行,但對於病患術後傷口的癒合及疼痛,會是可能須面對的潛在性問題。並且術中及術後的出血相對微創手術來講,也會比較大。但因微創手術並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適用,傳統的方法仍有其存在的價值。

微創瓣膜開心手術

以微創傷口治療瓣膜性心臟病是目前的新潮流。不論是右側開胸手術行二尖瓣瓣膜修補或置換手術,或是從胸骨旁小傷口行主動脈瓣膜置換術,甚至達文西機械手臂瓣膜手術,都是希望減少傷口長度, 避開胸口中線傷口,讓開心手術的傷口不再明顯突兀,但能達到與傳統正中胸骨切開手術一樣的治療效果。

對於主動脈瓣膜狹窄的高齡病患來說,接受開心手術有著高風險。國內現已引進最新的治療方式,也就是在高解析度X光透視儀器輔助下,經由導管將人工的心臟瓣膜置放於狹窄的主動脈瓣膜上,以解決主動脈瓣膜狹窄的問題。 此一治療方式必須由心臟內外科醫師及麻醉科醫師通力合作,在融合式手術室中進行。根據歐美最新的期刊報導,其可降低手術死亡率,讓原本根本不考慮傳統開心手術的病人,多一種手術治療方式及選擇,進而延長壽命。

瓣膜的選擇

(1)機械性瓣膜

優點:材質堅固,使用年限長,因為材質的關係比較容易有血栓形成,可能導致瓣膜功能不良、血管栓塞(中風),嚴重者可能使辦模無法正常運作導致猝死,所以必須一輩子服用抗凝血劑可邁丁(Coumadin)。使用抗凝血劑可能產生的併發症有血栓(約2.8%,藥物不足更容易)或者容易出血的傾向(尤其是藥物過量時)。所以在服用此類藥物食,必要規則服藥,並特別對於可能與可邁丁交互作用的食物、藥物等等。所以病患必須固定抽血檢查(PT INR),以數據評估藥物之增減。醫病良好配合的情況之下,多可以達到滿意的藥效控制。

(2)生物性瓣膜

由生物的材料製作而成,較不易引起血栓,因此只須在開刀後的三個月內服用可邁丁。但因生物性材料在體內會有退化的問題,嚴重者必須接受第二次瓣膜置換手術。10年內需手術者約三成,13年就有7成。而第三代瓣膜因採用較先進的技術,甚至可使用至15-20年,但現在的健保制度必須自費使用。所以,生物瓣膜較常用於年紀較大或不適合長期使用抗凝血劑的病患。

手術併發症

  1. 因手術必須停止心臟,所以需要體外循環機來代替心臟之功能,不可避免會有中風的風險,尤其在頸動脈狹窄嚴重、以往中風過的患者,或者主動脈硬化嚴重的病患,中風的機會將會上升。
  2. 若手術前其他臟器功能不全、急診手術、手術前心臟衰竭…等等,手術後重大合併症可能產生呼吸衰竭,呼吸器使用時間延長;心臟衰竭須使用強心劑,甚至主動脈氣球幫浦或葉克膜;腎臟衰竭需暫時或長期洗腎;嚴重傷口感染導致敗血症,可能導致死亡。
  3. 術中術後可能發生出血情形,若病患肝功能不良、腎功能不良、二次以上手術、術前術後須使用抗凝血劑之患者,會增加出血的風險,若出血嚴重或血塊瘀積,可能須接受二次手術止血或清除血塊。
  4. 開心手術術中術後都可能發生心律不整的情形,絕大部分病患都可以用藥物治療控制,甚至在改善後可緩慢停藥,只有極少數病人可能需要裝置心律調節器來治療嚴重的心律不整。

術後追蹤及返家

  1. 手術後入住加護病房會有很多管路監控生理狀況(包含血壓心跳呼吸….等等),術後會先約束,防止病患因疼痛不適自己移除重要管路,在2-3天穩定狀況後會慢慢移除管路及約束。
  2. 手術後可能會有咳嗽、頭暈、傷口痛、食慾不好、心律不整等等情形,在藥物及術後復健的情況下會慢慢改善。
  3. 手術後仍必須保持持續的復健,控制原有的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等),除按時服用藥物之外,請戒除菸酒。  

【撰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心臟血管外科 林暉翰醫師】


Copyright © 2024 中亞健康網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