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咳不癒有救了!
字體:

周邊性顏面神經麻痺

在古代,顏面神經麻痺稱為「面癱」

一、診斷

顏面神經麻痺分為中樞性和周邊性,若顏面神經核(第7對腦神經)以上部位受損,屬中樞性(圖1),患者僅臉下半部麻痺,無法做露齒、吹口哨、鼓氣等動作,仍可以皺前額、皺眉頭、閉眼。若顏面神經核以下部位受損,屬周邊性(圖2),整個半邊臉完全麻痺,無法做大部分臉部動作。

 周邊性顏面神經麻痺  周邊性顏面神經麻痺

▲圖1(照片提供/廖先胤)                                                      ▲圖2(照片提供/廖先胤)

二、症狀

「面癱」主要有以下類型:「風寒外襲」、「風熱阻絡」、「痰瘀阻絡」、「氣虛血瘀」。

  • 「風寒外襲」型面癱,常合併怕吹風,惡寒(身體冷且蓋棉被也無法變暖)。
  • 「風熱阻絡」型面癱,常合併怕吹風,變得口乾,臉部麻痺的感覺更加明顯。
  • 「痰瘀阻絡」型面癱,舌頭顏色常為暗紫或瘀斑或出現朱點,舌苔白濁或膩,頭覺得重重的。
  • 「氣虛血瘀」型面癱,常合併疲倦(到中午或下午更明顯)、想睡覺,講話有氣無力等。

三、治療

中醫師綜合問診,察看舌頭、全身外觀,配合把脈,區分體質,依個別不同情況,可替患者針灸或開立合適的中藥處方。針灸常選用足陽明胃經(臉部主要經絡),穴位常見有陽白、攢竹、太陽、下關、翳風、地倉、頰車、合谷;可配合電針、遠紅外線氣功機、按摩(圖3)。最近韓國流行針灸美容,其原理為,依照臉部肌肉的走向,施行針灸,此技術亦可應用在顏面神經麻痺的患者。 周邊性顏面神經麻痺_

▲圖3(照片提供/廖先胤) 中藥常用處方:

  • 「風寒外襲」常用牽正散
  • 「風熱阻絡」常用血府逐瘀湯加銀翹散
  • 「痰瘀阻絡」常用桂枝茯苓丸加血府逐瘀湯
  • 「氣虛血瘀」常用補陽還五湯。

四、保健補帖

  • 患者應養成早睡之習慣
  • 患者應做穴位按摩(請參考圖四)

 周邊性顏面神經麻痺                                                                                       ▲圖4(照片提供/廖先胤)

  • 患者應用患部嚼口香糖,以避免大小臉
  • 周邊性顏面神經麻痺恢復的機率約為90%,復發率約為7%。中醫的扮演的角色為加速患者恢復的速度,減少遺留後遺症,預防再發顏面神經麻痺。

五、什麼情況,宜優先向西醫求診?

中樞性顏面神經麻痺多因腦梗塞、腦出血、腦腫瘤造成,常合併對側肢無力、感覺麻木、說話口齒不清、吞嚥困難,屬神經科急症,必須做大腦影像檢查,探查原因及位置,建議速至西醫檢查。

【撰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中醫針灸科 廖先胤醫師】

醫師門診時間

【誠心提醒您,本網站內容無法取代醫師的治療。如遇疾病問題,請您盡速就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