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讓寶寶遠離腹瀉

中醫顧好小肚肚 寶寶遠離腹瀉苦

寶寶腹瀉

一、小兒腹瀉介紹

入夏以來,在門診經常遇到小兒泄瀉的問題,小病人多半集中在1歲上下,症狀主要是大便軟散或未成形,同時合併胃口差,但活動力還不錯。有的孩子症狀比較嚴重,除了腹瀉,也合併發燒、嘔吐、咳嗽等,令家長憂心不已。長期泄瀉將影響生長發育,使得孩子面黃肌瘦,可不能等閒視之。

二、小兒腹瀉的中醫介紹

中醫有關泄瀉的定義,主要是脾胃功能失調,造成大便稀溏或如水樣,以及大便次數增加,症狀類似西醫所稱的「消化不良」或「腸炎」。本病在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尤其好發於夏秋之際,為什麼呢?因夏秋兩季正值暑濕當令,暑濕容易內侵脾胃,加上天氣炎熱,食物容易腐壞,幼兒如果誤食,更會損傷脾胃而致泄瀉。 泄瀉尤以兩歲以內的幼兒最為多見,年紀愈小,發生機率愈高。在預後方面,輕症的預後一般都不錯,治療也比較簡單,只要及時處理,很快就能痊癒;重症則預後較差,由於幼兒病情變化快速,家長若不注意,一旦由輕症惡化成重症,將耗傷氣液,使得幼兒脫水、體弱,治療更為困難。如果泄瀉一直沒有改善,還可能影響生長發育而形成「疳證」,所謂疳證就是全身虛弱、面黃肌瘦。

三、小兒腹瀉的原因

引起小兒泄瀉的原因當中,以感受外邪、內傷飲食及幼兒本身脾胃虛弱為多見。

  1. 感受外邪:泄瀉和氣候變化有很大的關係,也就是說,中醫所謂的風、寒、暑、濕、燥、火等邪氣,都可以侵入幼兒體內而引起泄瀉。
  2. 內傷飲食:幼兒因為飲食而導致的泄瀉,在臨床上很常見,原因如下:餵養失宜:乳汁及牛奶過量或不足;餵食生冷瓜果;添加副食品過早或過多等,都可能使得脾胃功能失調而泄瀉。‚飲食不潔:由於不慎誤食不新鮮的食物,如變質的牛奶、麵包、糖果、飲料,或受到蚊蠅等污染的食物,或是餐具不乾淨,或用髒手直接拿取食物吃,都會「病從口入」而泄瀉。
  3. 脾胃虛弱:這是小兒泄瀉虛證的重要因素,引起脾胃虛弱的原因如下:先天稟賦不足:媽媽懷孕當時身體虛弱或罹病,或過食寒涼攻伐之品,導致胎兒生出後脾胃虛弱。‚後天調養失宜:嬰兒照護不當,或營養失衡,或生病時照顧不周,也會令脾胃虛弱。ƒ久病遷延不癒:幼兒生病,不當的照護或未及時就醫,健康每下愈況,遲遲無法改善,也會導致脾胃虛弱而影響生長發育。

四、小兒腹瀉的預防與護理

中醫治療小兒泄瀉,是先透過「望、聞、問、切」來四診合參,然後找出原因,給予中藥治療。當幼兒對中藥的順應性不佳時,加入牛奶中一起服用,也能改善病情。 預防與護理應注意事項如下:

  1. 合理餵養:鼓勵年輕媽媽哺餵嬰兒母乳,母乳最適合嬰兒時期的營養需求和消化能力,是配方奶所無法達到的。哺乳應該定時定量,而不是嬰兒一哭鬧就哺餵。出生滿6個月的嬰兒則應添加副食品。
  2. 控制飲食:控制飲食的目的在於讓脾胃得到充分休息,減輕脾胃負擔,儘快恢復受納和運化的功能。輕症病兒應減少乳食,縮短哺乳時間和延長間隔時間;重症病兒,起初應該停止餵食半天以上,之後隨著泄瀉減少或胃口改善,再逐漸給予少量哺乳或米湯等易消化的食物。痊癒後仍應注意調攝飲食,不餵食生冷油膩之品。
  3. 注重局部清潔:勤換尿布,保持肛門清潔乾燥:病兒每次解完便,用溫水清洗臀部,抺上痱子粉,防止長溼疹。注意保護肛門,時常觀察肛門周圍皮膚黏膜的變化,若因泄瀉導致破皮出血,傷口可塗抺少量紫雲膏。
  4. 加強食品衛生與水源管理:避免病從口入。
  5. 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飯前、便後勤洗手,做好食品、食具消毒。

【撰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中醫兒科 張東迪主任、黃正豪醫師】

醫師門診時間

【誠心提醒您,本網站內容無法取代醫師的治療。如遇疾病問題,請您盡速就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