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我與小兒傳染病的二三事

小兒傳染病

母子同罹百日咳

我在1999 年921 大地震後到北港附設醫院擔任小兒科主治醫師,當時剛完成小兒感染科的訓練。隔年春天,我從門診收了一個住院病人,約兩個月大的男嬰,嚴重咳嗽1 週,沒有發燒,白血球數目高達4 萬,其中90%是淋巴球,胸部X 光片有輕微浸潤現象。 第3 天,我見到嬰兒的母親,突然有了診斷的靈感!原來就在幾個星期前,她因為嚴重咳嗽到耳鼻喉科就醫,主治醫師是我的同學,請我看她的胸部X 光片,我給了藥物的建議。她離去時,突然咳得好厲害,我告訴同學:「會不會是百日咳?」因為當時處方的藥物也可以治療這個疾病,所以我未再過問後續發展。 這一次,我們採集嬰兒和家屬的檢體送疾病管制局檢驗,證實是百日咳。這是我完成次專科訓練後,首度不靠老師的協助,便做出百日咳的正確診斷。

有關百日咳…

百日咳是一種古老的疾病,1640 年,Guillaume de Baillou 寫了一篇文章記錄1578 年巴黎爆發的百日咳疫情。Thomas Sydenham 在1670 年首次提出「pertussis」這個疾病名稱,意即「劇烈的咳嗽」,直到1906 年Bordet 和Gengou 才成功培養出致病原—百日咳桿菌。全細胞百日咳疫苗在1940 年代上市。

百日咳的典型病程分3 期:第1 期「黏膜期」,症狀類似感冒,不發燒或微燒,此時傳染力最強。持續1-2 週後進入第2 期「陣發期」,特徵是連續且密集的咳嗽,因咳嗽進行而無法吸氣,在陣咳(百日咳毒素引起)後出現典型的呼嘯聲(whooping)、臉部漲紅、發紺、眼睛微凸,甚至引起結膜下出血,接著會嘔吐,症狀可持續兩週。3 個月以下的嬰兒可能會呼吸暫停、食慾不振,但無典型呼嘯聲。第3 階段是「恢復期」,症狀逐漸消失,約持續數週至數月。 典型百日咳的病程約為6-10 週,嚴重併發症多發生在6 個月以下的嬰兒,包括肺炎、抽筋、腦病變,甚至死亡。這是因為缺乏來自母親的抗體,又尚未完成預防接種所致。

治療以口服抗生素為主,治療5 天後就不具傳染性,未完成百日咳預防接種者則應儘速注射疫苗。 預防百日咳最好的方法是按時接種疫苗,由於舊型全細胞白喉百日咳破傷風疫苗的副作用較多,我國自2010 年3 月起,幼兒全面改接種非細胞性百日咳、b 型嗜血桿菌及不活化小兒麻痺5 合1 疫苗(DTaP-Hib-IPV)。鑑於10 歲以上兒童幾乎偵測不到百日咳抗體,自2009 年起,小學一年級學生接種減量破傷風、白喉、非細胞性百日咳混合疫苗(Tdap),這種疫苗也可以用於成人。上述預防措施可以減少百日咳在社區內的傳播,保護容易發生嚴重併發症的嬰兒。

最動聽的一首歌

4歲的小美因為發燒和意識不清住院,診斷是結核性腦膜炎,感染源自患有肺結核的父親。她住院超過1個月,出院時的狀況是臥床、四肢僵硬、無法吞嚥,由內視鏡經皮胃造口術餵食。雖然細菌培養證實第一線抗結核藥物有效,但嚴重的肝功能異常迫使我們不得不使用第二線藥物,第二線藥物按規定只能用在18歲以上成人。 從此,每個月我都要以書面資料向院外審核醫師說明改用二線藥物的原因,真的很困擾!幸好有熱心的院內結核病個案管理師每個月不厭其煩地打字列印後,給我簽名,順利提出申請。非常感謝她們!

在每個月1次的門診,我都見到小美的進步。漸漸地,她可以吞嚥了,重新學翻身、學坐、學說話、學站立,樂觀的慈母是最大功臣。1年後,最後一次門診,她已開始練習走路,穩穩地坐在診察椅上,跟我說:「阿姨!」,我回答:「什麼事?」她說:「我會唱歌。」我答:「好,妳唱給我聽。」她開始唱「蝴蝶蝴蝶生得真美麗,頭戴著金絲身穿花花衣,你愛花兒花兒也愛你,你會跳舞牠有甜蜜。」這是我聽過最動聽的一首歌!孩子的生命力是不可限量的,千萬不要輕易放棄小病人!

有關結核性腦膜炎…

兒童結核病以肺結核居多,初次感染結核分枝桿菌未經治療的兒童,罹患結核性腦膜炎的機率僅0.5%,好發年齡是6個月至4歲。兒童結核性腦膜炎發生在初次感染後2-4個月,感染源通常是成人。病程較緩,可分3個階段。第1階段歷時1-2週,出現發燒、頭痛、躁動不安和昏睡等症狀。第2階段的症狀來得急,有嗜睡、頸部僵硬、腦膜炎徵候、抽痙、張力過高、嘔吐、顱神經異常和局部神經學症狀。這個時期如果出現水腦,及早置放引流管降低腦壓,可以改善臨床症狀。第3階段的特徵是昏迷、偏癱或截癱、高血壓、去小腦或去大腦皮質姿勢,生命徵象逐漸惡化,終至死亡。

早期診斷和治療可以減少後遺症,通常需要使用9-12個月有效的抗結核藥物。除了病程較一般細菌性腦膜炎緩慢以外,診斷的關鍵常常是找到了成人感染源。

【撰文/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 兒童感染科 林曉娟醫師】

醫師門診時間

【誠心提醒您,本網站內容無法取代醫師的治療。如遇疾病問題,請您盡速就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