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病毒性腸胃炎的旺季

 

【資料來源: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衛教影片專區

春節過後,天氣回暖,萬物萌發,心情似乎也跟著輕鬆了起來;但春天也是病毒性腸胃炎的旺季,如果不小心中鏢,腸胃可就不輕鬆了。顧名思義,病毒性腸胃炎就是病毒造成的腸胃發炎,可能症狀包括噁心、嘔吐、腹脹、腹痛、腹瀉、發燒等。相較於細菌性腸胃炎,病毒性腸胃炎的病程較短,病情較輕,然而如果遇到像諾羅病毒、輪狀病毒這些強力病毒,或是受感染者的年紀較小或抵抗力較弱,還是有可能會嚴重到需要住院。
什麼病毒會引起腸胃炎?
許多病毒都可能引起腸胃炎,包括諾羅病毒、輪狀病毒、某些腺病毒、沙波病毒、杯狀病毒及星狀病毒等。事實上,只有前二者較被重視也較為人知,這是因為它們的致病力比較強,病況也會比較嚴重。雖然腸病毒的名字裡有個「腸」字,卻不會引起腸胃炎。腸病毒之所以會被叫做腸病毒,是因為它會在腸子裡繁殖和生長,也會出現在糞便裡。感染腸病毒後的主要症狀是發燒、咽喉潰瘍和皮疹,鮮少出現腸胃道的不適,這點和會嘔吐、腹瀉的腸胃炎是不一樣的。
除了病毒之外,還有許多物質和情況也會引起腸胃炎,包括細菌(如:沙門桿菌、病原性大腸桿菌),毒素(如:葡萄球菌腸毒素、肉毒毒素)、黴菌、寄生蟲、過敏、自體免疫失調、精神狀況、藥物、化學藥劑、放射線治療等。因此,並非所有出現嘔吐、腹瀉等症狀的病人都是病毒性腸胃炎。
腸胃炎和腸胃型感冒有何不同?
腸胃炎是因為上述原因造成腸胃道發炎,進而引起腸胃不適的症狀。而感冒一般是因為病毒感染了上呼吸道(鼻腔、咽喉等),才會出現鼻塞、流鼻涕、咳嗽、喉嚨痛等不適。換言之,腸胃炎和感冒是兩種不同的疾病,它們的致病原因、傳染方式和治療藥物都不一樣。
其實不論是中文或英文的醫學文獻,都沒有「腸胃型感冒」這個病名,但是某些病毒可能會同時侵犯腸胃道及上呼吸道,使患者同時出現感冒與腸胃炎的症狀,並且某些小朋友在生病發燒時比較容易噁心嘔吐或腸胃不適,所以才會有「腸胃型感冒」這個名詞的出現,以方便一般民眾較易理解小朋友的狀況。
病毒是怎樣傳播的?
如果是免疫、藥物等原因引起的腸胃炎,是不會傳染的,不過這類腸胃炎在兒童畢竟少見。大部分兒童的腸胃炎都是由會傳染的細菌、病毒、寄生蟲等致病原所引起的,這些傳染性腸胃炎主要是透過糞口途徑傳播,也就是接觸到帶有病毒的唾液、嘔吐物、排泄物,或被病毒汙染的食物、飲料等東西之後,再經口攝入而使人生病。
有時候病人沒有明顯的接觸史,但還是被傳染了。這有幾種可能,一是由中間傳染者間接傳染,例如病人的照顧者或食物處理者沒有確實做好手部清潔,就可能成為中間傳染者;二是接觸到環境中的病毒,例如有些病毒離開人體後還有很強的生存能力(如:諾羅病毒),如果沒有徹底消毒,病毒能在環境中存活很久,使接觸到的人生病。
如何預防病毒性腸胃炎?
值得注意的是,病毒性腸胃炎最重要的兩種病毒:諾羅病毒和輪狀病毒,都能在病人的症狀消失後還具有傳染力。前者一般在腹瀉停止之後的2天內依舊有傳染性,而後者一般在急性發作期8天之內,仍具有感染力。這也是這兩種病毒傳染力非常高的原因之一。
因此,要預防病毒性腸胃炎最重要的就是做好環境消毒和手部清潔。必須特別注意的是酒精對這些病毒的效果都不好,應該要使用較高濃度的漂白水才能確實殺死病毒。
此外,已經生病的人要做好自我隔離,以避免傳染給更多人。在疾病的高峰期也應避免生食,減少吃到被汙染食物的機會。
如何治療病毒性腸胃炎?
目前並沒有可以殺死這些病毒的特效藥,而且大部分病人會自行痊癒,因此治療病毒性腸胃炎是以支持性療法為主。所謂支持性療法就是適當地補充水分和電解質,以避免脫水和電解質不平衡,同時給予藥物來緩解症狀。如果沒有併發症,多數病人會在2-3天內好轉。如果嘔吐症狀可以控制住,病人也願意喝水,可以先讓病人以口服電解液的方式補充水分,不一定要打點滴。除非病人因持續嘔吐或疼痛不適等原因而無法或不願進食,或是有脫水的徵兆,例如嘴唇皮膚乾燥、哭卻沒有眼淚、沒有小便等,這時就需要到急診室打點滴。
少數患者會出現腦炎等嚴重的併發症,這時可能會有意識不清、頸部僵硬、肢體無力,甚至抽搐等症狀,萬一如此,務必馬上就醫,以免發生憾事。
照顧5歲以下和特殊疾病孩子更要小心
每年的3-4月和10-11月都是病毒性腸胃炎的高峰期,雖然大部分患者的情況都不會太嚴重,也都能自行痊癒,但某些病毒如諾羅病毒和輪狀病毒,還是有可能造成嚴重的後果和大規模的疫情,尤其是對於5歲以下和有特殊疾病的孩子,家長更要小心。輪狀病毒已有自費的口服疫苗可以預防,且疫苗的防護力高達9成以上,但只限6個月以下的嬰兒可以接種,家中若有還未接種的嬰兒,請向兒科或家醫科醫師詢問。
[撰文/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 兒童腸胃科  陳德慶醫師]

 

醫師門診時間

【誠心提醒您,本網站內容無法取代醫師的治療。如遇疾病問題,請您盡速就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