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大腸直腸癌

大腸直腸癌知多少 5要點預防癌症最佳方法

介紹

大腸直腸癌是近幾年台灣癌症的頭號話題。根據癌症登記報告資料顯示,民國100年大腸直腸癌患者統計共有14,040人, 高居常見十大癌症第一名,與99年相比,發生人數增加幅度更高達3.9%,若不分性別(女性乳癌為十大癌症發生率之首),大腸直腸癌已位居十大癌症發生率的第一名,平均37.4分鐘就有一人被診斷為大腸直腸癌。許多患者在疾病早期幾乎沒有明顯症狀,等到出現便血、排便習慣改變、貧血、腹痛、體重減輕時,部分患者甚至已經是第3、4期,發生年齡約50歲就開始攀升,男女罹患率約1.48:1。種種的跡象顯示大腸直腸癌對國人的健康威脅與日俱增!

 

危險因子

A.年齡(Age):

根據統計有超過90%的大腸直腸癌發生在50歲以上的人,但是近年來發生的年齡層有下降的趨勢,增加了許多40-50歲的患者,甚至是30多歲。

B.家族史:

罹患大腸直腸癌患者的一至二等親(父母兄弟姐妹子女)家屬,會比沒有這樣癌症家族史的人罹病率高出許多。

C.腺瘤性瘜肉(Adenoma):

腺瘤性的瘜肉本身是良性的,可是如果持續分化異變是有機會轉變成惡性瘜肉。是否有惡性變化與瘜肉的大小有很大的關係,瘜肉愈大變成癌症的機率就愈大。一般而言,小於0.4公分以下的腺瘤發生癌變的機會很低;但如果大於一公分,有接近10%的機會有癌細胞產生,甚至二公分以上的瘜肉,則有近50%的機會會變成癌症。腺瘤性瘜肉以管狀腺瘤(tubular Adenoma)最多,其他還包括絨毛樣腺瘤(villoue adenoma)及絨毛樣管狀腺瘤(villous-tubular adenoma)等。

D.炎性腸道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有潰瘍性大腸炎及克隆氏症的病人,患病時間愈長,容易讓腸黏膜因為長期處於發炎狀態發育不全而轉變成癌症,使得到大腸直腸癌的危險性高出一般人的4-20倍。

E.遺傳性症候群:

家族性腺瘤性瘜肉症(FAP, 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這類的疾病屬於顯性遺傳,通常在青春期之後,大腸內就出現上百顆甚至上千個大大小小的瘜肉,大部分的家族性大腸瘜肉症患者會有APC基因的突變,而這些腺瘤性瘜肉慢慢長大,細胞會分化不良,最後變成腺癌。所以罹患家族性腺瘤性瘜肉症的病人除了需要密切追蹤外,必要時要接受預防性大腸切除術。 遺傳性非瘜肉病性大腸癌(HNPCC,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也稱為Lynch syndrome,這類的疾病屬於顯性遺傳,根據阿姆斯特丹診斷標準如下:

  • 家族中至少有三位成員罹患大腸癌,其中兩位需要為一等親
  • 至少有連續兩代成員罹病
  • 至少一位成員發病年齡在50歲以下。

F.飲食:

飲食習慣改變,烹煮方式多燒烤、油炸,且食用過多的紅肉、高脂肪低纖維飲食。許多的研究顯示,攝取過多的動物性脂肪食物會增加罹患大腸直腸癌的機會,而且攝取紅肉比攝取白肉(雞肉、魚肉)還多的人,最主要是因為食用紅肉後產生膽酸的比例較食用白肉高出許多,因而使得突變基因變強,罹患機會將更增加。

G.肥胖、缺乏運動:

有研究提出體重過重及不常運動的人,罹患癌症的風險也較高。

H.抽菸、喝酒:

抽菸會增加肺部瘜肉的產生,也是公認的致癌物;酒精熱量高也易造成肥胖。

I.環境的改變:

居住環境污染源增加也可能是癌症增加的原因。

 

症狀

常見的大腸直腸癌症狀包括:排便習慣改變、血便黏液便、不規則腹痛、體重減輕、腹脹便秘、裡急後重、不明原因貧血…..。 大腸直腸癌的臨床症狀和腫瘤的位置、大小、形態有關。如果腫瘤位於右側大腸(包括了盲腸、升結腸、肝曲部、以及部分的近端橫結腸),由於盲腸升結腸的管徑較大,若為向內生長的息肉狀腫瘤,則較不會產生阻塞的現象,常是因腫瘤表面發生出血,病人出現大便混著血及慢性貧血的症狀,或是出現腹部隱隱作痛、體重減輕等現象而到醫院檢查才被診斷出。

如果腫瘤位於左側大腸(部分的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因為左側乙狀結腸的管徑較狹窄,常會因為腫瘤而造成腸道阻塞,而引起便秘、腹脹甚至腹痛的情形。如果腫瘤位於直腸(肛門口進去12-15公分處),因為腫瘤很接近肛門,會對肛門粘膜產生較大的刺激,而有「裡急後重」的現象,也就是常常想要排便但又排不乾淨,所以排便習慣改變、解血便是常見的症狀,有時還有嚴重的便秘的情形。如果腫瘤造成阻塞的狀況嚴重的話,所排出糞便就會變得很細。

大腸直腸癌

診斷

A.肛門指診:

如果腫瘤距離肛門口較近,中低位直腸腫瘤可以藉由標準的肛門指診過程中發現。

B.乙狀結腸鏡檢查:

可以直接看到病灶,更可直接針對病變處做切片送檢。和大腸鏡的差別在于乙狀結腸鏡最遠只能做到脾區部或遠端橫結腸,對於右側結腸則無法檢查到。

C.大腸鏡檢查:

這是最直接完整的檢查方式,將內視鏡從肛門進入直腸,經由乙狀結腸、降結腸、橫結腸、升結腸、盲腸及小腸開口處,將整個大腸仔細的檢查,將可以直接看到腸道病變處,更可已直接針對病灶做切片、定位、甚至完整切除。

D.雙重對比鋇劑灌腸攝影:

可以觀察到大腸粘膜的變化,也可以偵測大型的瘜肉狀病灶及炎性大腸症之變化。檢查時技先灌入鋇劑懸浮液,再灌入空氣,再拍攝局部及全大腸影像,此檢查可以輔助乙狀結腸鏡檢查。

E.其他檢查:

腹部超音波、腹部和骨盆腔電腦斷層(或是核磁共振造影),全身正子掃瞄等影像檢查也可以發現一部分的大腸直腸病變,但仍需靠大腸鏡檢查來確定診斷,這些影像檢查大部份是用來觀察肺、肝或腹腔其他器官有沒有轉移的現象。

F.要特別指出的是腫瘤指標-CEA(癌胚胎抗原)並不能用來做有無大腸直腸癌的篩檢或是診斷唯一根據,但是可以用來作為疾病治療、預後、復發的評估參考依據。

 

篩檢

目前最常使用的大腸直腸癌篩檢的工具是糞便潛血檢查,現在廣泛使用免疫定量法糞便潛血檢查,結果若是陽性時,就代表了腸道有可能有病變而造成出血,必須接受進一步的檢查如全大腸鏡或是乙狀結腸鏡配合大腸鋇劑檢查等來確定是否有問題。

 

治療

大腸直腸癌的治療主要以手術切除為主,可能依病情需要加上化療、放射線治療,在治療前醫生會評估病人的年齡及當時的身體狀況,還有疾病期別、腫瘤大小、位置來選擇合適的治療計畫。較早期的病人只需要手術切除,第三第四期(或部分第二期)的病人會因病情需要給予術後的化學治療。

A、手術治療

大腸直腸癌手術隨著科技的進步與手術器械的發展更新,已進入了內視鏡微創手術的時代,藉由高科技微創手術室設備器械,透過腹腔內視鏡高解析度的鏡頭,可以清楚的將大腸直腸腫瘤以及周圍局部的淋巴結定位並完整的切除,此外還可清楚的看到神經血管或其他重要器官(甚至是局部骨盆腔神經),可以在術中避免被傷害並予以保留。此外使用腹腔鏡微創手術和傳統開腹手術相比較,還有傷口較小,術後疼痛指數較低,恢復進食與正常作息時間較為快速,縮短住院天數等眾多優點。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微創手術中心設置有最先進高畫質微創手術系統設備,大腸直腸外科醫療團隊在外科部主任陳自諒醫師的帶領之下,除了傳統的腹腔鏡微創手術,更提供進階的單孔腹腔鏡微創手術(Single-port Laparoscopic Incision Surgery; SILS)、自然出口腹腔鏡微創手術(Nature Orifice Specimen Extraction ; NOSE),成立四年多來,已提供超過ㄧ千位患者接受大腸直腸腹腔內視鏡微創手術,術後患者回診追蹤也都有不錯的預後。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更在去年引進最新機型的達文西機械手臂(Da Vinci),對於許多直腸癌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療利器。

B、化學治療

過去只要聽到大腸直腸癌第四期就似乎是宣判死刑,最多存活三至六個月。但是近20年來化療藥物以及標靶藥物的進步,臨床上許多第四期的病患經化療合併標靶藥物治療後,轉移的病灶被治療控制穩定,而且如果腫瘤明顯縮小,更可進一步接受手術將原發及轉移病灶完整地切除。

C、放射治療

在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對於中低位直腸癌的患者,若臨床評估有侵犯到腸壁漿膜層以上或局部淋巴結有轉移情況,會建議先安排術前放射治療並配合化學治療,以期降低術後局部復發的機會,更有大部份的患者可以達到縮小腫瘤體積的效果,而對於許多低位直腸癌的患者,更可藉由腫瘤體積縮小,增加手術安全距離,而做到肛門保留手術。近五年來,在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已有超過百位的中低位大腸直腸癌患者接受術前放射治療合併化學治療後,並接受大腸直腸腹腔內視鏡微創手術,許多患者因此得以保留肛門,免除永久性人工肛門的不便。

D、常見問題

對於許多罹患大腸直腸癌患者,除了擔心自己的疾病的嚴重程度之外,另一個最常問到的問題就是“肛門是否可以保留?是否需要做人工肛門?”其實這個問題與腫瘤本身的位置性質與大小有關係,在正常情況下,除了部分超低位直腸癌無法保留肛門,需要做“永久性”人工肛門,以及部份中低位直腸癌的腫瘤術後需要作“暫時性”人工肛門(平均約3個月後關閉人工肛門),其他大部份的大腸直腸腫瘤患者都不需要做人工肛門,除非在ㄧ些特殊狀況(如:腫瘤阻塞侵,破裂穿孔,犯到其他器官組織,或患者本身有嚴重的系統性疾病……等)。

臨床上部分病人一聽到需做人工肛門或是病情已轉移,即選擇逃避並尋求另類療法而拒絕開刀,因此而錯失治療黃金時期;建議民眾一旦發現罹患大腸直腸癌,可多詢問其他醫師徵詢第二意見,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積極配合醫師,保持正面的態度,惟有與醫療團隊溝通,接受正規治療方能達成消滅癌症及保留器官功能。

 

藥物

較早期的病人只需要手術切除,第三第四期(或部分第二期)的病人會因病情需要給予術後的化學治療。第三期患者作保護性化療(Adjuvent chemotherapy),並不需要使用標靶藥物,因為以現今的證據顯示合併標靶藥物在第三期患者並無顯著效果,在目前的大腸直腸癌的治療,標把藥物只有使用在第四期患者,而且大部分建議合併化療藥物一起使用。 目前大腸直腸癌的化療用藥包括:

  • Cytotoxic chemotherapy化學治療
  • 5-FU.
  • Campto (抗癌妥)
  • Oxaliplatin (歐力普)
  • Xeloda (截瘤達)
  • UFUR.(友復)
  • Targeted therapy標靶治療
  • Bevacizumab (癌思停VEGF-specific mAb)
  • Cetuximab (爾必得舒EGFR-specific mAb)
  • Panitumumab (EGFR-specific mAb)
  • Regorafenib (Multikinase inhibitor)
  • Aflibercept (VEGF-specific mAb)

 

預防

癌症並不可怕、更不是絕症,但需要及早預防。正確飲食、規律運動、拒絕菸酒檳榔、控制體重、定期篩檢,掌握這5大要點,是預防所有癌症的最佳方法。

 

團隊介紹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大腸直腸肛門外科強調以「病人為中心」的全人醫療。我們擁有堅強的團隊、頂尖的技術、完整的組織及最重要的是病友團體的支持。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大腸直腸肛門外科強調多科整合,我們的團隊包括有大腸直腸肛門外科專科醫師、肝臟外科專科醫師、胸腔外科專科醫師、腦神經外科專科醫師、血液腫瘤專科醫師、放射腫瘤專科醫師、腸胃內科專科醫師,放射線專科醫師及病理專科醫師。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大腸直腸外科診治的項目涵蓋所有大腸直腸疾病及肛門疾病。本科的主要特色之一是設有先進的微創手術室,採用微創腹腔鏡手術進行大腸直腸疾病的手術(目前統計約佔90%)。 手術治療項目包括

  • 傳統開腹大腸直腸手術
  • 傳統腹腔鏡微創大腸直腸手術
  • 新式微創大腸直腸手術:單一切口大腸直腸腹腔鏡手術(SILS)、自然出口大腸直腸腹腔鏡手術(NOSE)
  • 經肛門微創手術:TAMIS、TEM
  • 達文西機械手臂微創手術
  • 低位直腸癌肛門保留手術及肛門直腸儲存袋手術

除此之外本科亦提供多項大腸直腸肛門檢查包括有無痛式大腸鏡檢查、直腸肛門壓力檢查、大腸功能檢查及3D 360°肛門直腸超音波檢查。目前更購入了全台灣第一套3D微創手術系統,希望為患者提供更好的手術品質

網站連結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Colon and Rectal Surgeons(ASCRS)
 

*The Society of American Gastrointestinal and Endoscopic Surgeons (SAGES) 
 

*American College of Surgeons 
 

*台灣外科醫學會 Taiwan Surgical Association 
 

*台灣內視外科醫學會 Taiwan Association For Endoscopic Surgery 
 

*台灣消化系外科醫學會 Taiwan Surgical Society Of Gastroenterology
 

*中華民國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 Society of Colon and rectum Surgeons, Taiwan 
 

*亞洲內視鏡及腹腔鏡學會 ELSA 2010 
 

*台灣消化系內視鏡醫學會 The Digestive Endoscopy Society of Taiwan 
 

* World Electronic Book of Surgery(WeB Surg) 
 

*Asian Institute of Tele-Surgery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Hospital 
 

*中國醫藥大學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撰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大腸直腸外科主任 柯道維醫師】

醫師門診時間

【誠心提醒您,本網站內容無法取代醫師的治療。如遇疾病問題,請您盡速就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