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

別讓記憶留在昨日 如何發現極早期失智症

從「被遺忘的時光」、「迷路」、「我愛恰恰」、「阿霞的掛鐘」、「錢不夠用2」到「昨日的記憶」,一部部膾炙人口的新銳華語電影,點點滴滴描述失智老人的故事,使得這一個個隱藏在大街小巷的辛酸紀實,逐漸引起國人對失智症的重視。

隨著人口結構老化,失智症已成為老年人口失能的主要因素之一。國際失智症相關專家學者提出警告,預估在西元2050年,失智症人口的盛行率將是目前的5倍,而面對失智症的不二法門,就是早期發現症狀並即早治療。

極早期失智症

類澱粉在大腦沈積  是造成阿茲海默氏失智症的主因

阿茲海默氏失智症是造成失智症的主要原因,其成因主要是類澱粉在大腦上持續沈積,當清除類澱粉的速度小於沈積速度時,腦內類澱粉的沈積量增加,神經纖維糾結也會同時增加,最後造成腦細胞失去正常功能,甚至凋零死亡。

除了阿茲海默氏失智症之外,失智症也可由其他原因所引發,包括腦中風、內分泌異常(如:甲狀腺功能低下)與維生素吸收不良(如:維生素B12缺乏症),甚至慢性腦部感染(如:結核菌感染)有時也會被誤認為是失智症。

早期失智症不易發現  當家人察覺異常往往已是中重度

然而,到目前為止,早期的失智症仍然很容易被忽略,不只是病人家屬不易發現,就連社區醫療也常常難以察覺。

根據台灣臨床失智症學會的統計,我國有輕度認知功能障礙(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的人口比例,在65歲以上人口約占10.2%,在75歲以上老年人口族群,所占比率更高達13.01%。不過,這個盛行率很可能被低估。

輕度認知功能障礙有很高的比例會轉變成失智症,但初期症狀往往很輕微,等到周遭的家人或朋友發現不對勁時,往往已經是中重度的失智症了。

 

臨床失智評估量表  從中尋找極早期失智症的線索

極早期的失智症患者,生活功能完全不受影響,日常生活完全可以自行打理,再加上以臨床失智評估量表(CDR)評估只有0.5分,所以可能也容易被社區醫療所忽略。那麼要如何來觀察失智症的早期症狀,進而避免延誤就醫的黃金時間呢?

如果你(你)周遭的親友過去幾年內,在下列一些思考及記憶方面的常見事項產生改變,就要小心是否有早期的失智症狀:

  1. 判斷力方面的困難。如:落入圈套或騙局、財務上做出不好的決定、買了對受禮者不合宜的禮物等。
  2. 對活動和嗜好的興趣降低。如:從小就熱愛棒球的人,卻漸漸對棒球的任何新聞都不感興趣。
  3. 經常重複相同的問題、故事和陳述。
  4. 在學習如何使用工具、設備和小器具上產生困難。如:電視、音響、冷氣機、洗衣機、熱水爐(器)、微波爐、遙控器的學習。
  5. 忘記正確的月份和年份。特別是和以前比較,以前可以但現在無法說出當下正確的年月。
  6. 處理複雜的財務有困難。如:個人或家庭的收支平衡、所得稅、繳費單。
  7. 記住約會的時間有困難。如:向來做事都很謹慎的人,卻忘記了重要的約會時間。
  8. 有持續的思考和記憶方面的問題。如:每天雖經提醒卻仍然很容易重複忘記同樣類型的事情等。

根據美國聖路易華盛頓大學所發展出來的AD-8量表顯示,上述8項中若符合兩項以上,就要懷疑是否有極早期的失智症。國內相關的初步研究也顯示,上述8項中若2項以上有96%的敏感度及78%的特異性,可顯示病人有可能是極早期失智症。
 

極早期失智症用藥可改善  但若太晚就醫恐無藥可治

在阿茲海默氏失智症的治療方面,有效的藥物不多,並且隨著病情變化,越晚期的失智症越沒有有效的藥物可提供治療。目前對於阿茲海默氏失智症的治療是以乙醯膽鹼酯酶抑制劑NMDA感受器拮抗劑為主,這兩類藥物皆有隨機、有控制組的多國多中心以前瞻性臨床試驗證明其療效,但乙醯膽鹼酯酶抑制劑對重度失智症無法產生統計上有意義的療效,而NMDA感受器拮抗劑僅被核准用於中重度的失智症。

再者,兩類藥物被證明有療效的相關研究,多數只進行了1年,故治療失智症迄今仍無長期有效的藥物。

極早期失智症的發現對治療來說是相當重要的,根據國內有關失智症的研究顯示,乙醯膽鹼酯酶抑制劑的治療只有大約50-60%的病人會呈現改善成效,其主因在於症狀發現的時間較晚,腦部的破壞已較為嚴重,療效因而變差。

總而言之,失智症並不是無藥可醫的,如果能夠時時多注意周遭親人在記憶及思考方面是否跟以前不太一樣,相信一定可以早期發現潛在的極早期失智症,使他們及早得到有效的治療。

 

參考資料:

1.http://tw.myblog.yahoo.com/taiwan-cdca/article?mid=356.   中華民國失智者照顧協會

2.http://www.yorkshirepost.co.uk/news/Experts-warn-ofglobal-dementia.2942926.jp (2007.6.11.)

3.Sunderland T, Linker G, Mirza N: Decreased betaamyloid1-42 and increased tau levels in cerebrospinal fluid of patients with Alzheimer disease. JAMA 2003;289:2094-2103.

4.Werner P, Stein-Shvachman I, Korczyn AD: Early onset dementia: Clinical and social aspects. Int Psychogeriatr 2009;21:631-636.

5.Yang YH, Lai CL, Lin RT, et al.: Prevalence and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 community-based study in Taiwan. The 57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Neurology. 2005;3-22.

6.Galvin JE, Roe CM, Powlishta KK.: The AD8: A brief informant interview to detect dementia. Neurology 2005;65:559-564.

7.Liu CK, Chou MC, Lai CL, et al.: Application of AD-8 to screen very mild dementia in Taiw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Alzheimer’s Disease 2009;1-51.

8.Wimo A, Winblad B, Engedal K, et al.: An economic evaluation of donepezil in mild to moderate Alzheimer’s disease: Results of a 1-year, double-blind, randomized trial. Dement Geriatr Cogn Disord 2003;15:44-54.

9.Yang YH, Chen SH, Lai CL, et al.: Concentration of donepezil to therapeutic response in Alzheimer's diseas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Alzheimer’s Disease 2009;2-218.

【撰文/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神經部 蔡銘駿醫師

資料來源 : 中國醫訊第110期

醫師門診時間

【誠心提醒您,本網站內容無法取代醫師的治療。如遇疾病問題,請您盡速就醫】

相關文章